甘肃一大爷翻修祖宅,竟挖出一箱元宝,鉴定后却被要求上交国家,不料大爷一句话,怼的专家们哑口无言。
秋日渐深,甘肃平凉县的大山深处,60岁的农民李集凤正在家里的院落里翻修老宅。
多年的风雨侵蚀,瓦片破裂,墙体开裂,李集凤攒了许久的钱,终于可以请人来翻修老宅。
早晨,李集凤起了个大早,天还蒙蒙亮,就起床打点家务,简单地吃了些面饼,李集凤就出门叫醒还在熟睡的工人们。
朝阳刚刚露出头角,十几个工人就提着工具来到李家,把院子里的建材一一码放好。
“大伙儿动作快点,天黑前得把西房的瓦房顶重新修好!”李集凤催促道。
“包在我们身上!”几名青壮年应声提起锤子铲子就向房顶爬去。
李集凤看着这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免有些羡慕,要是自己再年轻些,就可以亲自动手修房子,也不用花这么多钱雇工了。
正当李集凤出神的时候,几名工人围在院子的西北角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李集凤见状赶紧凑过去一看,只见他们手忙脚乱地刨开一个土坑,中间露出一个生了厚厚锈迹的铁盒。
“这是什么东西?”李集凤惊诧地走近,“怎么会埋在我家院子里?”
“我也不知道。”一个小伙子抹了把汗说,“正刨墙角的土坯呢,锹头就碰到这么个硬邦邦的东西。”
“得赶紧把它弄出来瞧瞧!”几人说着就要去拿工具。
“等一下!”李集凤伸手拦住,“有古怪,这个不简单,得我自己慢慢弄,你们去忙别的吧。”
工人们虽然好奇,也不便过问老板家的私事,只得含糊应了一声,又回到修房子的工作上。
晚上,院子里只剩李集凤一人,月光如水,李集凤端着灯坐在院子里,拿着锤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锈迹斑斑的铁盒。
“这......这不是银元宝吗!”李集凤瞪大了眼睛,只见盒中整整齐齐地码放着50多个拳头大小、形状各异的银元宝。
或圆或长,每个都晶莹剔透、圆润肥厚,李集凤把一个元宝拿在手里来回看了好几遍,上面清清楚楚地盖有“大清银元”四个篆字。
为了弄清元宝的真实价值,李集凤悄悄去县城找了个文物鉴定师。
“这批元宝保存很好,可以断定是清朝末年的流通货币。”鉴定师说,“单价最少在十万左右,要我说,您应该上交国家,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十万一个!听到这个价格,李集凤欣喜若狂,50个元宝,那就是五百万!对一个过着朴实生活的农民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只是李集凤很清楚,这批元宝的来历可疑,要是被国家收缴,自己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于是,他谢过鉴定师,就急忙把元宝运回家中,小心翼翼地藏在老宅的暗格里。
就在李集凤打算暗中排查销路的时候,县文物局的人已经赶到了李家,要求将元宝一并上交国家保护。
“这批元宝是在我家祖宅的挖出的,跟国家没关系!”李集凤激
文物局的人解释道:“出土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您无权要求补偿,我们建议您配合上交,这对保护文物很重要。”
一番争执下,李集凤并没有私吞,而是变换成钱财,做了公益事业,那么你觉得李集凤做法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