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的N1已经证明了这种堆发动机的技术不成熟,为何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星舰还是这么执着? 他这个41台猛禽发动机并联的技术与N1一样,已经是一种被验证过行不通的技术,如果真的成功了,可能就是偶然的一次,幸运而已。
前苏联的N1已经证明了这种堆发动机的技术不成熟,为何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星
美女伊人醉
2023-11-20 13:25:41
1
阅读:19164
嘿嘿
以前不行的,不代表现在也不行;你不行的,不代表别人也不行。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大风 回复 11-22 12:11
从人类会用火弄吃的,到现在各种花样烹饪,还不都是解决吃饭的问题而已,有质的变化吗?
用户13xxx95 回复 大风 11-22 15:49
没质的变化就吃不下饭了是吧?
用户17xxx86
以前不行,不代表现在还不行,毕竟技术进步极快
春江花月 回复 11-21 19:26
是的,几十年前霉国可以登月,现在反而不行了,技术进步极快,[滑稽笑]
$红尘一笑$
到目前为止,xspace没有一项科技创新和成果,全是90年代NASA的东西重新再走一遍,无非是现在的工业水平比以前高,成本低了不少
北落师门 回复 $红尘一笑$ 11-22 23:10
又来扯NASA了是吧?[哭着笑]
$红尘一笑$ 回复 11-22 19:28
去查查xspace的发家史好吧,别在自己脑子里面造神了
虹伊呢
一些在世界争金夺银的技術還就是蘇聯和美國有一拼。質子號火箭仍然是世界上單位推力與有效載重單位比最優秀的運載火箭。
用户11xxx87 回复 11-21 18:49
你这个蛙蛙的天兵,繁体字都懒得改
确定 回复 11-21 20:11
就凭土星380秒的工作时间,上炕都难
相信科学的刘禅
其实成不成功无所谓,资本的运作,好多人根本不懂。只要有钱赚,啥事都可以干。失败一样的可以捞钱。[滑稽笑]
chaboshi 回复 11-20 19:48
确实,资本的逻辑建立在玩人之上,科学的逻辑建立在玩物之上
pao49033
那是因为科罗廖夫走的早,要不苏联就成功了!
合肥王哥 回复 11-21 15:30
一个痔疮手术毁了苏联太空工业。
101
袁隆平搞杂交水稻也被很多人验证过行不通。莱特兄弟造飞机时候也很多人验证不通。你高考250分不代表别人不能700分。
绿榆 回复 11-20 21:40
不到最后谁知道到底哪个方向是对的,就好比美洲的发现
用户43xxx66 回复 11-20 21:06
既然能跑,就说明有路,没有走到终点,那晓得那条路走的更远,在说路上的风景不是收获?
用户10xxx58
鼠目寸光!
启墨
只有一台才是出问题就GG,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小学生都懂。有吋发动机可能只是小问题无法工作,返回地面稍微修理一下就能修好。只有一台不管出啥问题,只要无法工作就凉凉
我呢左边 回复 11-21 00:15
这是有个范围的,一般火箭都不会只有一台发动机,都是多台。但是基本都是在十台以内,数量多了容易导致振动太大,结构容易出问题。苏联当初放弃这个方案就是解决不了振动问题,但只要能解决,这个方案价格最便宜。
赚钱吃饭时间精力
理论上应该可行,不然苏联和马斯克为什么实验。
mouzheweizun
四个车轮不安全吗?为什么不用一个车轮。
半条鱼 回复 11-20 20:33
谁说?
门徒 回复 11-20 21:24
你可能不知道有个东西叫差速锁吧。
辥-Phynix
真的幸运成功一次,说明理论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怎么让成功的概率变高,最终能达到成熟技术的概率。
玲2569423679
以前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用户92xxx90 回复 11-20 21:42
事实证明:不行
梦跑得比脚慢 回复 用户92xxx90 11-22 06:51
电脑由单核到多核也是失败了n次才成功的,只是试错成本的差异。这种科学前沿的命题你也敢是非论定,厉害了
用户18xxx98
人家已经验证方案可行了哦,33台发动机顺利完成一二级分离。
王屋山下 回复 11-21 09:46
36个发动机,你说成本很低?
呵呵哒 回复 王屋山下 11-21 10:07
他那个是批量生产的,目前一条流水线一天生产8台。这次爆完,第二天就把新火箭转移到发射台了
欢乐马
以前没先进的传感器,也没有高算力的芯片,所以无法处理庞大的调整数据,现在电子技术进步很大理论上是可以的
文论论文网
33并联,何来41,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浮草
当年炸了4次,这次才炸第二次超过4次就可能成功[微笑]
咩咩菜
谁他妈说 这个永远不可行?你怎么证明?过去的技术证明现在?
邓子
关联部件越多,成功率越低。需要极致的工程方法,每个部件都达到6Σ西格玛以上的可靠性,才能保证如此多的发动机联动不出问题
ABC
技术都是从猜想到验证,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旦成功了,就是突破性的!
爱你一生一世
只要你谈论它它就已经成功了,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基本都知道美国有个马斯克,他名下有特斯拉,星链,星舰和猎鹰火箭,即便你再怎么黑再怎么喷也无法改变电动车领域特斯拉的地位,星链提供的服务也能带来收益,猎鹰的商业发射也占了全球市场很大的比重,而星舰计划更像是一种营销,每次发射不管成功与否都会引来大量关注
如梦人生
真不知道小便比人家的科学家还厉害👍🏻
虹伊呢
馬斯克SPACEX走的路線主要是把太空市場這個蛋糕做大,參與者多少分一塊。很多國家地區沒有經歷太空競賽,現在就可以通過出錢,多少体驗一把。大家就有飯吃。
特么你这么吃让我很闹心
失败了都一群人吹,看来利益很足啊
平井一夫
马力不够,数量来凑。
DDK 叶哥 回复 11-20 20:46
确实8缸比单缸难多了……现阶段,要搞并联捆绑太难
哈哈镜
猎鹰系列已经把很多人的脸扇肿了,这会还有人敢把脸漏出来,咋想的。
用户18xxx12
tsl的广告策略而已,成不成功其实无所谓
嘿嘿
吹个屁,作为一个商人,火箭炸不炸无所谓,只要股价上去就行了,还特么科技狂人,火星移民靠它?讲道理,吹那么牛逼,拿点干货出来啊!航天要的是稳定性,可回收和复用真好用就它一家能做,参考可复用的航天飞机成本?开玩笑[笑着哭],要吹也得拿点干货出来啊!
北落师门
人家的猎鹰已经遥遥领先了,今年就发射了70几次,星舰属于另一种低成本火箭,以前没人玩过的开创
九重霄
说好听的叫发动机,说直接点就是减压分流阀加喷口点火器,搞得那么复杂,人家有冗余,既使有几台不点火,照样工作。
躺赢
7号电池可以用在几块钱的玩具车上,也可以用在几十万的电车上
徐先生的徐
只要是个人都可以当编辑了吗?
苆聼風喑
马斯克:怎么省钱怎么搞,火箭要能回收的,发动机要并联的
海纳百川
应该是国家不给私人搞大推力发动机,所以马斯克只能搞多个并联。。
云开雾散
有点酸葡萄的味道。
寒山Z328
制造和工程控制水平和大半个世纪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重型猎鹰27台发动机也没见有什么问题。
天天向上
真正的科学家、技术大牛都在评论区,都是懂王!
用户10xxx14
时代不同了,要与时俱进,古人做不到的事,现代人也做不到?
点点滴滴
不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或者其他途径解决地心引力,以现有技术集群调控增加推力,达到推比,说真的还没当时苏25先进。
能工巧匠168
现在电控技术相比苏联时代进步太多了,只要解决可靠性问题,相信终会成功。
校长
故障率高
- 水朩之樑 -
割韭菜……[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用户10xxx76
有没有一种可能,洗钱
微笑面对
咱有华为,遥遥领先。
牛魔王职业训狗师
没看评论就知道小编会被骂的很惨,
胡子一大把
杭州有句老底子杭州话,叫在钱塘江上造桥。形容异想天开,不可能的事情。近现代之前,按当然技术能力。在钱塘江上根本就造不出桥,那是事实。但现在钱塘江上的桥好多。
pikaQ
指指点点除了证明自己蠢什么也说明不了
爱你一生一世
其实星舰成不成功无所谓,包括马斯克接近破产的那一次也是套路,现在街头巷尾十个人有七八个都知道马斯克都知道特斯拉,这如果通过传统的营销模式你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星舰计划就是马斯克最好的广告,隔段时间给你来一发,看似一次几百亿美金,但是你想想要在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投放一次广告需要多少钱?而且这还不是广告,每个平台基本都能刷到他的新闻和视频,而且还并不让人反感,不管你是喜欢这个还是准备要黑他最起码你都会看完,然后去搜索他名下的产业,了解他的一些事情,找他的黑料,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他的人设已经可以说让他做什么都会取得成功
GuaJiGuaJi
当时的集控技术不成熟,也没有矢量发动机,不可一概而论
DDK 叶哥
因为马斯克搞不定大推。他不搞捆绑,还有别的办法?
顿顿
大哥,60年前的控制技术能和现在比?!
飞云
苏联时期不成熟,不代表现在不成熟。
苍龙七宿
过去和现在的材料学电子学机械学都不一样
虹伊呢
推力載重比。絕對推力肯定土星系列。
余生有你更精彩
不成熟 用几次改进几次就差不多了
蜗牛
以前的飞控和现在么法比
激水葫芦
像极了当年黑f35
calculus
苏联发射失败烧的国家的钱。星舰是烧自己和投资人钱。技术又发展了几十年了。
用户16xxx53
现在是数控发动机,跟以前不一样,
平平安安
技术没突破,那就用数量堆砌
村民
刻舟求剑?
嘛呢
盲目马吹太多
红尘飘零
他在乎的是成不成功吗?他在乎的是不是吸引眼球,作为焦点。
用户92xxx52
NASA扔给他就是这个技术,后面自己补脑应该可以
UC评论小秘书 回复 11-22 15:55
恭喜你!在最近一周发表评论的次数超过了UC95%的道友!3天内在【UC动态】内容下再发3条及以上合规评论即可获得曝光奖励,助力你登上热评!
财神到
因为眼前没别的办法
本基金经理专坑客户
因为只能这么做[静静吃瓜]
缘_起de性_空
时代不一样了
UC评论小秘书 回复 11-22 15:59
恭喜你!在最近一周发表评论的次数超过了UC95%的道友!3天内在【UC动态】内容下再发3条及以上合规评论即可获得曝光奖励,助力你登上热评!
准提道人
好家伙,你都不知道人家用了多少台发动机,你就出来发?
背影模糊
以前计算机不行 现在计算机发达了
寂寞网混
看下一次吧
万千树海
N1是发动机推力不足没办法,它必须保证每台发动机工作正常所以太难了。星舰不是,星舰虽然发动机数堪比N1,但它是有冗余的,允许有几台不能正常工作。
用户17xxx10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在花果山舞剑的海豚
马吹可以歇歇了
UC用户
承认别人优秀就这么难
用户10xxx99
卧槽
滴水无痕
成王败寇,等着看结果,又没吃你家大米
你最好
没成功不代表,不会成功
UC评论小秘书 回复 11-22 16:14
恭喜你!在最近一周发表评论的次数超过了UC95%的道友!3天内在【UC动态】内容下再发3条及以上合规评论即可获得曝光奖励,助力你登上热评!
荒诞新世纪
当初火箭回收的时候你也是这么说的
用户11xxx25
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啊
展哥
应该把美国土星5图纸拉出来溜溜~
用户12xxx04
前苏联的经验告诉你他解体了
用户25xxx44
不懂就别出来现眼
用户14xxx40
行不行不是靠嘴说的。
蚂蚁
用五十台摩托车发动机拉动大卡车。
kettas
等马斯克成功了你再舔吗?前苏联和现在技术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了,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小范的生活
技术和材料都在进步
天下风月
这东西太丑了,配不上星舰这名字,还是大推力发动机是正路
跌倒的瞬间 回复 11-20 22:59
他这玩意要是再加↑大推力发动机,那不更牛逼
探视者
别酸,走捷径人家也成功了……
居家邦
载人航天要求的是技术稳定,那怕是百分之十的失败率,你敢坐上去?[静静吃瓜]
0宇宙
确实风险大,而且重量比增加
用户10xxx54
酸人太多
侃球弟
以前计算机控制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能以老眼光看待科技
懒人茶庄
可以跟股民交待了
土豆炒地瓜@
只是为了圈钱,有这钱不如整空间站,那个出的科研成果才是真有用
呵呵哒 回复 11-20 21:52
他这个就是阿尔忒尼斯计划的一部分,中期计划就是用这个建空间站,不过他这个空间站是建在地月之间
鎏金哇开呀酷烈!
俄罗斯的思路是对的,弄一台巨型发动机就行
虹伊呢
頂多壓一下日本。
用户11xxx02
发动机还是那个发动机,技术还是那个技术,不想着努力突破发动机,只想着省钱,是突破不了的
攻玉
这个很难说的啊,同样的路不同人走,不同时代走,不一定是一样的结果[思考][思考]
善品和尚
十多年前的手机,一天死几次机,现在的手机几年都没死一次机!工艺在进步!
兔子先生
他行了,我们就抄。他不行,我们就不抄,否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