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五块钱的背心,却能徒手造出价值上亿的装备,仅用18个月就解开“钱学森密码”,

一场军场梦 2024-05-16 20:12:34

穿着五块钱的背心,却能徒手造出价值上亿的装备,仅用18个月就解开“钱学森密码”,从此,中国的导弹指哪打哪,完成了美国科学家都完不成的奇迹,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院士!

1928年6月,高伯龙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高伯龙从小就对科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懈的努力,高伯龙进入了清华大学物理系,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71年,两张小纸片被秘密送到了国防科技大学,在这两张纸片的主人就是钱学森先生。钱学森先生在上面写下了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 激光陀螺是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部分,很多高精尖武器都需要它,上世纪七十年代,钱学森敏锐的意识到这个东西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因为钱学森研究的学术领域并不在这个方面,他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把激光陀螺的大致原理交给了国防科技大学,希望有人能够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高伯龙接到这个任务之后,二话不说便投入到了研究之中,十八个月的时间,他废寝忘食,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揭开激光陀螺的奥秘。 当时国外对这项技术是完全封锁的,高伯龙可以说连激光陀螺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这就相当于让一个没有见过汽车的人,根据原理就要造出一辆汽车出来。 很多人都觉得高伯龙能把这个东西研究出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高伯龙成功的破解出来了。但是只有理论是肯定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把理论付诸实践,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 在研究过程中,高伯龙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项实验连很多美国的科学家都没有办法完成,甚至有人怀疑根本就不能成功。 很多人都反对把研究经费花在一项根本不可能成功的项目上,但是高伯龙对自己的学术成果一直都非常自信。 高伯龙带着学生们憋着一股劲在闯,没有场地就收拾出来一个废弃的食堂,没有经费买零件就自己改装和制作。 在研究最关键的阶段,高伯龙整天焦虑的吃不好睡不好,一年的时间瘦了整整三十多斤。经过多年的努力,高伯龙终于研究出了工程样机,向所有人证明,中国人不比美国差。 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高伯龙还穿着一个几块钱的背心,坐在电脑前工作,躺在病床上的时候,高伯龙还一直强调:死也要死在岗位上,要是拿不出成果来,死也不会瞑目。 直到去世之前,高伯龙还一直在惦记着工作的事情。

0 阅读:260
一场军场梦

一场军场梦

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