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大怒:“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多得是女人立后。”说完,甩袖离去,马皇后见状并没有生气,而是留恋的望着朱元璋的背影。
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夏天,明朝的京城南京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气氛。自从开国以来,朱元璋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马皇后的肩上。马皇后,朱元璋的结发妻子,从他贫寒时就一直伴随左右。然而,命运无情,这一年,51岁的她病重在床,病情恶化的速度令所有人心惊。 朱元璋,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英雄,此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恐惧。他愤怒地冲进马皇后的寝殿,面对病弱的妻子,他吼道:“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多得是女人立后!”说罢,他愤然甩袖离去。马皇后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然而,朱元璋的愤怒背后藏着更多的复杂情感。他并非对马皇后失去了感情,而是因为太医的诊断让他深感无助。太医们说,马皇后的病情已经无药可救,只能静养。然而,朱元璋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不惜花重金求药,只为了能留住妻子的性命。 某天,马皇后再次病倒,太医前来诊治后,只能无奈地说道:“皇后病情颇为严重,如今已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啊。”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心如刀绞。他强忍着泪水,转身走进了马皇后的寝殿,却正巧听到她对丫鬟说:“你去把那碗中药倒了吧,我这身体我自己知道,这病是早年落下的病根,好不了了。” 丫鬟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反复劝说马皇后,但她始终坚持不喝药。朱元璋怒气冲冲地走到她面前,声音中夹杂着痛苦和愤怒:“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多的是女人立后!”说完,他转身离去,泪水再也无法抑制。 马皇后深知自己的病情,她如此固执地不肯喝药,其实是为了不让朱元璋迁怒于无辜的太医。她明白,如果自己服药无效,朱元璋必会将愤怒发泄在太医身上,而太医并没有错,错在她自己,错在命运的不公。她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看到那些忠心耿耿的太医受到牵连。 寝殿内,空气中弥漫着中药的苦涩气味,几盏宫灯昏黄的光芒洒在床榻上,映照出马皇后那日渐消瘦的脸庞。她躺在床上,周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补品和药材,这些都是朱元璋为她搜罗来的。然而,这些珍贵的药材并未能缓解她的病痛,反而让她更加虚弱。
马皇后静静地躺在床上,透过窗户看向远方,思绪飘回到那个充满战火和艰难的年代。那时的她和朱元璋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无数困难,彼此扶持走过了风风雨雨。她记得那年冬天,他们在一个破庙中躲避敌军的追捕,寒风凛冽,她紧紧地依偎在朱元璋身旁,他用自己的身体为她挡风遮寒。那时的他们没有皇宫,没有锦衣玉食,只有彼此的信任和依靠。 她看着朱元璋眼中的那份焦急和无奈,心中充满了不舍。她知道,他为了她付出了太多,而她,已经无法再继续陪伴在他身边。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那双充满深情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他们曾经共同经历的每一个瞬间,那些艰难困苦,那些风雨同舟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他知道,马皇后之所以不肯喝药,是因为她不愿意让太医们受到牵连,她宁愿自己承受病痛,也不愿看到他迁怒于人。 他站在床榻旁,看着她那日渐消瘦的脸庞,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他们初遇的那一天,回到那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的年代。然而,时间无情,命运无常,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爱的女人在病痛中煎熬,却无能为力。 马皇后微微一笑,轻轻握住朱元璋的手,那双曾经充满力量的大手,如今显得那么无力。她的手冰凉,握在他手中,就像是一块冰冷的玉石。他感受到她的体温在一点点流失,心中不禁泛起阵阵酸楚。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轻轻抚摸着他的手背,仿佛在安慰他,又仿佛在告别。她没有说话,因为她知道,言语已经无法表达她内心的感受。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用那双深情的眼睛传达出她的爱和不舍。 朱元璋感受到她的手在微微颤抖,知道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紧紧握住她的手,仿佛想要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然而,他知道,这只是徒劳。她的生命已经像一根燃尽的蜡烛,只剩下最后的一点火光。 寝殿内,除了两人之外,再无其他声音。宫女和太监们都默默退到殿外,给他们留出最后的时光。窗外,夜色渐深,星光点点,仿佛在为这段深情的告别见证。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只有他们两人的心跳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 不久之后,马皇后终于闭上了眼睛,她的手从朱元璋的掌心中滑落,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保持着那份温柔的微笑。朱元璋看着她安详的面容,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他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仿佛想要记住她的每一个细节,将她的影像深深地刻在心中。 她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尽留恋,带着对朱元璋的深情厚意。她的离去,让朱元璋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马皇后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离世,带走了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悔恨。
用户13xxx71
封建皇帝都知道后宫不能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