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认为,根据DNA结构显示,黑人是未进化人种,智力低下。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他即使被剥夺了最后一个头衔,直到90岁也不改初衷。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吗? 在科学的殿堂里,詹姆斯·沃森这个名字曾如璀璨星辰般耀眼,他是揭开生命奥秘的先驱,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1928年芝加哥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婴儿。 小沃森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父母的悉心栽培让这份热情如星火燎原。 15岁那年天资聪颖的沃森被芝加哥大学录取,开启了他的科学征程。 年轻的沃森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很快在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 1950年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欧洲深造,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个改变人类认知的重大发现正在孕育。 1953年,25岁的沃森与搭档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尝试,终于揭开了生命的密码:DNA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突破性发现,为现代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也为沃森赢得了无上荣光,1962年,沃森与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NA之父”美誉随之而来,沃森成为了科学界的明星,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2007年,本该享受荣誉的沃森却因一番言论,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在一次学术会议上,69岁的沃森公开表示:根据DNA结构分析,黑人是未进化完全的人种,智力普遍低下。 这番话一出,犹如平地惊雷。 学术界哗然,社会各界群情激奋,人们难以相信,这样的偏见竟出自一位顶尖科学家之口,抗议声此起彼伏,批评如潮水般涌来。 面对汹涌的舆论,沃森似乎并不在意,他坚持自己,拒绝道歉。 这种态度更加激怒了公众,尤其是黑人群体,一些激进分子甚至冲到沃森家中,用石块砸碎窗户,在墙上喷涂辱骂的话语。 曾经光环加身的科学巨匠,如今成了众矢之的。 学术界开始与他划清界限,各种荣誉纷纷被收回,沃森的声誉一落千丈,甚至不得不拍卖自己的诺贝尔奖章来筹集生活费。 即便到了晚年,沃森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2019年已经90岁高龄的他在一部纪录片中再次重申了对黑人智力的看法,这番言论被删减,但依然引发了新一轮的批评。 沃森的故事令人唏嘘,他是如此聪明,却又如此固执,他为人类贡献了伟大的发现,却又陷入了偏见的泥潭。 种族歧视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容忍,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尊重每个人、每个种族的基础之上。 沃森忽视了这一点,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沃森的科学成就。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现代生物学打开了新的大门,这项成就本身是伟大的,值得被铭记。 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我们应该批评错误,但不应该因此抹杀一个人的所有贡献。 几十年前种族歧视的言论可能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但今天,人们对平等和尊重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将二者结合,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有益于人类的科学成果。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DNA之父沃森因种族歧视遭美国学术界放逐:固执己见十多年2019-1-16》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认为,根据DNA结构显示,黑人是未进化人种,智力低下。
南坡青丝蛊
2024-06-28 13:47:20
0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