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教育专家王华东说:女性一旦生了孩子,国家就应该给发工资。女性生孩子,教育孩子,她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当国家给钱的时候,妈妈才会安心的留在农村,她的孩子得到了教育,老人得到了赡养,丈夫得到了牵挂。家在那里,田地有可能还得到耕种,所以我们要求社会承认这份价值! 赵秀兰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二十多岁时嫁给了同村的王大力。婚后不久,她便怀上了第一个孩子。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有了孩子,女人才能算是立稳了脚跟。然而,孩子出生后,赵秀兰的生活并没有像村里的老人们说的那样变得安稳。相反,她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劳累和挣扎中。 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开销也随之增加。赵秀兰原本以为,丈夫会像电视里那些城里人一样,为了家庭更加努力地工作。然而现实却是,王大力自从孩子出生后,反而成天在村口的麻将馆里混日子。赵秀兰多次劝他:“大力,咱们孩子都这么大了,你得找点事干啊!” “女人家家的懂什么!”王大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我打麻将也是为了放松放松,你别唠叨了。” 赵秀兰无奈,只能自己扛起家里的重担。白天,她得去田里干活,照顾庄稼;晚上,她还得哄孩子入睡,打扫家务。孩子夜里哭闹不止,她常常一边摇着摇篮,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每当这时,她总会想,如果国家能发给她一笔钱,哪怕只是些补贴,或许她还能请个保姆,减轻一点负担。 然而,现实是,赵秀兰不仅没有得到任何补贴,反而因为孩子的到来被迫放弃了田里的活计。村里的田地一年比一年荒废得多,王大力不仅不去耕种,反而责怪赵秀兰:“你这个当妈的,就知道在家抱孩子,田都荒了,家里的钱也不够用了。” 赵秀兰心中一片苦涩,她努力维持着这个家,却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她常常看着家门口那块荒废的土地,心里想着,如果有一天,她不用再为钱发愁,不用再为孩子的教育担忧,或许她也能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可是,孩子一天比一天大,开销也越来越多。赵秀兰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婆婆照顾,自己则进城打工。她在城里找了一份做清洁工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也微薄。然而,她没有选择。 “秀兰,孩子都这么大了,你就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婆婆心疼地说。 赵秀兰眼含泪水:“妈,我也想陪在他们身边,可是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我得出去赚钱啊。” 进城后,赵秀兰才真正体会到了城市生活的艰难。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痛,可是每个月拿到手的钱,除去生活费,剩下的几乎不够寄回家。她看到城里的女人们在购物中心里悠闲地挑选着衣服,推着高档的婴儿车逛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她想起自己在农村的日子,虽然苦,但至少还能守在孩子身边。而现在,她不仅没有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还失去了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 更让赵秀兰气愤的是,有一天,她在打扫一栋高档公寓时,看到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城市女子,正对着保姆大发雷霆:“你怎么照顾孩子的?衣服都没熨平,真是笨手笨脚!” 赵秀兰默默低下头,心里泛起一阵无奈,她连这样的奢望都没有,面对孩子和老人,她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忍受着城市的冷漠和工作中的屈辱。 终于有一天,赵秀兰在城里熬不住了。她累得晕倒在工作的楼梯间里,被同事发现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她:“你这是过度劳累,身体已经吃不消了。” 她想回家,想回到孩子们身边,可是一想到回去面对的仍是那块荒芜的田地和无止境的贫困,她的心就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 出院后,赵秀兰还是决定回到了农村。她知道,自己在城里继续打工只会拖垮身体,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她想,即便日子再苦,她也要陪在孩子们身边,哪怕日子艰难,但至少不再是孤军奋战。 赵秀兰带着孩子们重新耕作那块荒芜的田地,她用汗水浇灌着土地,也用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 农村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赵秀兰的努力而变得轻松,田地的收成不好,孩子们的教育费用也不断增加。 每当夜深人静时,赵秀兰都会想,如果国家能看到她们这些农村妇女的付出,给她们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她的生活或许就不会如此艰难。 这时,王大力忽然回到了家里,对赵秀兰说道:“秀兰,咱们好好过日子吧,别再让你一个人受苦了。” 赵秀兰抬起头,眼中有泪光闪烁,她默默点了点头...

努力的小梁
扯淡!动不动就拿所谓“专家”说事,这不过是一些垃圾学者懂一点骗术就出来胡说八道!这个时候怎么不说它们是“砖家”了,脱离实际异想天开的想法说出来不过是为了挑动社会对立瓦解国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