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的家里,没想到当敌人搜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这个农

一桐评这个去 2024-09-26 20:30:34

1933年,毛主席躲进了一个农妇的家里,没想到当敌人搜查到这个村庄的时候,这个农妇却大声的说:“军爷,你们要找的共产党在我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黄菊喜的一生,可谓是坎坷至极,她生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留下年幼的她独自生活,好不容易熬到出嫁的年纪,命运却又和她开了个大玩笑,结婚没多久,丈夫就撒手人寰,留下她一个人拉扯5个孩子,那一年,黄菊喜才30出头。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妇道人家,要养活5张嗷嗷待哺的嘴,谈何容易,黄菊喜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日夜操劳,才勉强糊口,逢年过节,她就带着孩子们去乞讨,从来没敢奢望过一顿饱饭,看着孩子们瘦弱的身影,黄菊喜心如刀绞。   就在黄菊喜举步维艰之际,一股新的力量出现在她的生命里,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烽火燃遍荆楚大地,共产党人为穷苦百姓讨公道的事迹,也传到了黄菊喜的耳朵里,她朴素的心灵,第一次被一种信仰所点燃。   当大儿子长到19岁时,黄菊喜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让儿子去参加红军,跟随共产党闹革命,尽管家里会失去一个劳动力,日子会更加艰难,但黄菊喜却无比坚定,她明白,家里的苦日子,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改变的,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让所有的穷人都过上好日子。   大儿子上了战场,很快就传来了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好消息,黄菊喜虽然挂念儿子的安危,却也为他感到骄傲,可是好景不长,一纸电报,打破了黄菊喜的希望,大儿子牺牲了,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   悲痛欲绝的黄菊喜,并没有就此止步,她擦干眼泪,把悲伤化作力量,继续支持革命,她陆续送走了其他几个孩子,让他们投身到红军的洪流中,很快,二儿子、三儿子、大女儿都先后牺牲。   小女儿满桂,是黄菊喜最后的牵挂,14岁的满桂,已经开始为组织送信、传消息,有一次,满桂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抓住,黄菊喜赶到敌人那里,跪下来向他们求情,愿意用自己的命来换女儿,可是,那些敌人却冷酷地说:“你已经是个英雄母亲了,我们要让你尝尝丧子的滋味,”说完,他们当着黄菊喜的面,把满桂杀害。   至此,黄菊喜的五个孩子,全都献给了革命,这位伟大的母亲,用最沉重的代价,诠释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常人或许会彻底崩溃,但黄菊喜却没有倒下,她知道,孩子们的牺牲,不能白费,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延续孩子们未竟的事业。   于是,风烛残年的黄菊喜,成了一名坚定的地下工作者,在村子里,她为游击队送粮送菜、缝军装做鞋子,在敌人眼皮底下,她为红军传递重要情报,指引革命同志躲避追捕,就这样,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凭着一腔赤诚,成了名副其实的革命功臣。   1933年的一天,黄菊喜的生活,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敲开了黄菊喜家的门,黄菊喜打开门一看,不禁愣住了,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朝夕闻名的红军领袖毛泽东。   原来,毛泽东同志在转移途中,不小心和部队走散了,敌人的追兵,已经越来越近,情急之下,毛主席来到了黄菊喜的村子,想要找个地方躲一躲,黄菊喜二话不说,赶紧把毛主席迎进家门。   但没过多久,敌人的骑兵就冲进了村子,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专找共产党员的下落,很快,他们来到了黄菊喜家,为首的敌人厉声喝问:“你们看见一个长得很高的年轻人没有?他就是共产党!”   在屋里藏着的毛主席,听到敌人的声音,马上就要冲出去和他们拼命,黄菊喜一把拦住了他,她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黄菊喜走出家门,对敌人说:“我知道你们要找的人,他就在我家里!”敌人一听大喜,叫黄菊喜把人交出来,黄菊喜回身进了屋,不一会儿,就拽出来一个面色黝黑、身材高大的男子,敌人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毛泽东吗!他们欣喜若狂,马上将男子捆绑起来,押上了马背。   等敌人走远,躲在屋里的毛主席才得以现身,原来,黄菊喜刚才押出去的,是自己的二儿子,他恰好和毛主席身材相仿,样貌也有几分相似,黄菊喜就舍身家、舍亲子,来掩护毛主席的安危。   后来,黄菊喜家的英雄事迹,不胫而走,失去靠山的黄菊喜,开始遭到敌人的疯狂报复,他们逮捕黄菊喜,用三十多种酷刑折磨她,想让她屈服,把同志们供出来,但黄菊喜宁死不屈,誓与敌人斗争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黄菊喜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她的事迹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立即派人把她接到了北京,1959年国庆前夕,当年相救于危难的两个人,再次紧紧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信息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党史上的咸宁记忆07》——英雄母亲黄菊妈

0 阅读:6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