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正值中国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高峰期,陈玉仁叛变,出卖了地下党员王世英。就在王世英听到风声,准备出去躲避时,一个特务头子却突然来到了王世英家中。 王世英,这个名字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界都十分显眼。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在国民党军中具有不小的影响力,却又是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重要共产党人。他的潜伏使得中共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情报,然而,陈玉仁的叛变让王世英的身份危在旦夕。 此时,王世英还在南京。他一直非常谨慎,但地下组织内的消息灵通,他收到了关于陈玉仁叛变的线报。王世英当即意识到,自己的潜伏即将暴露。然而,与此同时,他并没有立即逃走,而是快速行动,通知了其他地下党员安排撤离。为了掩护大家的转移,王世英决定留下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 王世英决定整理好重要文件,并焚毁掉不必要的资料。虽然情势危急,但他保持冷静,心里盘算着如何脱身。正在这个关键时刻,特务头子史济美竟然亲自找上了门。 王世英一打开门,就见到了史济美。史济美表面上笑容满面,仿佛只是来寒暄的老朋友。但王世英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史济美绝非仅仅是“拜访”那么简单。王世英稳住情绪,微笑着迎接:“史兄,好久不见,您怎么有空来这儿?” 史济美假意寒暄:“听说你住在这儿,路过时顺道过来看看你。”话虽轻松,但他的眼神却在王世英家中扫视,试图寻找异常。王世英没有让对方看出任何端倪,一边应答一边示意史济美入座,并招呼他喝茶。 坐下后,史济美漫不经心地问道:“王兄,嫂子今天不在吗?”这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却暗藏玄机。史济美已经通过情报知道,王世英的“妻子”李果毅也是地下党成员,抓住两人将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王世英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用意。他依旧面带微笑,淡然回答:“她出门买菜了,估计很快就回来。您不如留下来一起吃饭吧?” 两人一来一往,气氛看似轻松,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感。史济美虽然带着疑虑,但也并未打草惊蛇,他相信时间在他这边——只要等待,李果毅迟早会回来。 “水壶里的水快没了,我去楼上打点水,您稍等片刻。”王世英说着,端起水壶向楼上走去。史济美并未怀疑,坐在客厅里耐心等待。 但王世英上楼后,并没有去打水,而是制造出清洗碗筷的声音,以掩盖自己准备逃脱的动静。他迅速翻窗逃到了邻居家的阳台,借助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王世英成功离开了史济美的包围圈。 史济美在楼下等了片刻,发现不对劲,冲上楼去,才发现王世英早已不见踪影。他恼怒不已,但已无力挽回,只得调动部下进行大范围搜捕。 在成功摆脱追捕后,王世英与其他地下党员顺利撤离南京。这次的险情不仅使他成功保护了党的机密,也使得整个南京的地下组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后来,王世英继续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家的重要岗位上继续工作,参与建设新中国。王世英的机智与勇敢在这次危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革命者的楷模。 王世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危险时的冷静与智慧,往往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正是他的坚定信念和应对危机的从容,才使得他能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全身而退。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传奇,也是无数革命者在险境中奋力突围的缩影。 王世英脱身的智慧和机敏,不仅仅展现了地下党员的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者在艰难岁月里的坚韧与不屈。 (信息来源:2013-12-27 大公网 王世英之子忆父亲:曾称康生“如疯狗乱咬人’)
1932年,正值中国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高峰期,陈玉仁叛变,出卖了地下党员王世英。
闻语坦克
2024-10-15 15:38:41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