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出国门!”沙特国际机场,一群中国游客因航班严重延误,竟高喊"Go back to China!"的口号抗议,殊不知,这句话恰是外国人辱骂华人的常用语,给现场的外国游客看得目瞪口呆! 事情发生在沙特的一个国际机场。那天,一群中国游客正准备从沙特飞回国内,却遭遇了航班的严重延误。 起初,大家都只是烦躁和焦虑,毕竟在机场滞留几个小时谁也不开心。 随着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情绪逐渐升温,有人开始站起来表达不满,抱怨航空公司的服务差劲,缺乏沟通。 其中一位大叔,脾气火爆,见没人理睬,越想越气。他站在登机口前大声喊:“我们可是游客,凭什么让我们等这么久?!” 很快,一些人也跟着起哄,大家的怨气越来越大。机场的工作人员虽然试图解释,但语言不通加上应对不及时,根本无法平息现场的混乱。 这时候,另一位领头的年轻小伙子似乎觉得光是抱怨没用,他冲着大家喊:“我们得做点什么,给他们点压力!” 不知谁带头,大伙儿忽然开始用英语喊:“Go back to China! Go back to China!” 口号此起彼伏,声音越来越大。 如果他们知道这句话的背景,恐怕当时就会觉得尴尬无比。这句话,实际上是某些外国人在种族歧视和排华情境下常用的侮辱性语言。 许多西方国家的华人都曾遭遇过类似的攻击,听到这句话时,意味着对方是在嫌你是外来者,嘲讽你不属于这个地方。 但这些愤怒的中国游客显然不知情,他们只是觉得这句话“简单有力”,用来表达愤怒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一边高喊口号,一边用激动的手势向机场工作人员抗议,似乎觉得这样能让航空公司更快地给个交代。 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混乱,而旁边的外国游客却一个个露出震惊的表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人是在喊什么?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一个外国游客窃窃私语着,看起来既好奇又有些不解。 旁边的几个工作人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喊着“回中国”的抗议者。毕竟,他们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些游客会喊出这种让人误解的口号。 最终,机场方面派出了一位华裔翻译,这才搞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那位翻译试图向游客们解释:“各位,这句‘Go back to China’在国外的意思非常负面,千万不要再喊了,这只会让外国人误解,觉得我们不懂情况,还在自辱。” 有些游客听了这话,脸一下子就红了,特别是带头的那位年轻小伙子,立刻停了下来,嘴里嘟囔着:“这……谁知道啊!” 不过,仍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表达不满嘛,喊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生气!” 然而,不管怎么说,抗议的声音逐渐减弱了。大家意识到,自己喊出的口号不仅没有传达出预期的愤怒,反而闹了个大笑话,甚至可能给外国人留下了负面的印象。 一个年纪稍大的阿姨有些无奈地叹气:“真是丢人丢大了,这回闹笑话了。” 后来,经过多方协调,航班终于重新安排,游客们得以顺利登机飞回中国。但这场“机场抗议”事件,却成了这些游客们旅行中的“黑历史”。 有人回国后提起此事,免不了苦笑:“当时真不知道这句‘Go back to China’是个骂人的话,现在想想,实在是有点蠢。” 从这场闹剧中,我们能看出,面对文化差异,语言使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国际场合下,一个不当的言辞可能带来的误解甚至比航班延误本身更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