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上海监狱,58岁的郑念,被2名狱警来回推搡:“真是又臭又硬,关了6年,女儿、老公都被你熬死了,还不悔改!”郑念一把抓住那人手腕,瞪大眼睛问:“你说谁死了?再说一遍!” 狱警被她突如其来的力量吓了一跳,稍微迟疑了一下,却依旧不耐烦地说:“就你那女儿郑梅,死了,懂了吗?早就熬不过去了,白死了!” 他本想继续训斥,但郑念却好像失去了意识,整个人呆立在原地。空气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时间在那一刻冻结。 郑念眼前一片模糊,脑中轰鸣不断。她的梅子,那个善良、坚强、聪慧的女儿,她不可能死!不可能! 郑念几乎是本能地挣脱了狱警的控制,跌跌撞撞地冲回自己的牢房,反手把门狠狠关上。她瘫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眼泪一滴滴地掉落下来。 她努力让自己冷静,可女儿的音容笑貌却一遍遍在她脑海里翻腾。她们母女俩在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郑梅小时候的笑声,长大后的一字一句,都如刀割般刻在她的心上。 郑念并不是普通人,她曾是上海著名的翻译家,知识渊博,家庭殷实。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知识和思想都成为了罪过。 郑念因为丈夫的身份和她自己的背景,被关押了六年。六年,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漫长,特别是当你每天都承受着折磨与不公时。 而现在,她被告知,自己的丈夫和女儿,都因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在她未曾知晓的情况下,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女儿郑梅,在母亲被捕后,同样成了阶下囚,日夜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中。她承受不了社会的排挤、精神的摧残,最终在某一天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郑念痛苦到无法呼吸,她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我为什么还活着?”她痛恨自己,为什么没能早些发现事情的真相,为什么没能早些脱身去寻找女儿的下落。 她在牢房里无数次思考过去,回顾那一幕幕:从她被关押到狱中的那一天起,郑梅就成了她唯一的希望。 她坚信,只要自己能够熬过这场浩劫,母女俩终究会重逢。然而,这份希望却在今天彻底破灭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郑念的内心却逐渐变得更加坚硬。她知道,在这监狱里,没人会为她的悲伤买单,也没有人会因此感到内疚。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活着,坚强地活下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个死去的女儿,为了让她的死不白白浪费。 郑念开始拒绝狱警的羞辱,也不再在乎那些无休止的审讯和折磨。她的沉默和顽固,甚至让监狱里的看守都不知所措。 郑念清楚,除了她自己,没人会为她的命运负责。她必须坚强,必须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时刻。她开始在监狱里偷偷写日记,记录下所有不公和残酷的细节。 她知道,只有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未来的人们才有可能了解她、了解她女儿和丈夫的真实经历。 终于,1978年,郑念被无罪释放。走出监狱的那一刻,她早已不是那个优雅的知识女性,而是一个历经沧桑、满怀愤怒的母亲。 她唯一的念头,就是为她死去的亲人讨回公道。 在随后的几年中,郑念以顽强的意志重新站了起来。 她开始写作,将自己和家人在那段黑暗时期所经历的一切公之于众。她不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所有曾经被无辜迫害的人发声。 这就是郑念,那个在苦难中没有被压垮的母亲,一个从未向命运低头的灵魂。 她的生命故事,是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缩影,而她的坚强,则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