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特务头子叶秀峰把二千多根金条交给儿子,让带着去台湾,不想,儿子和金条随着失事的“太平轮”沉没。叶秀峰得到这个噩耗后,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党务调查科”,叶秀峰为科长。叶秀峰在这个位置上只干了一年多,就因和顶头上司陈立夫发生冲突,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叶秀峰辞职后,调查科长由陈立夫的表兄弟徐恩曾担任。叶秀峰很快就后悔不迭,因为调查科发展很快,进而扩充为“特工总部”,到了1938年,更是成了中统局,和军统局并列为两大特务组织。
1941年,叶秀峰重返中统工作,但因前头有一个徐恩曾,被处处压制。叶秀峰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对后来居上的徐恩曾很不服气,视若仇寇。
1945年初,老蒋突然签发手令,撤去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并让侍卫长俞济时通知徐恩曾,在两天之内,和叶秀峰办理交接仪式。
执掌中统大权的叶秀峰,将徐恩曾不久前新设立的两个部门撤销,并对人事进行了大幅调整。局本部的处长中,凡徐恩曾的亲信,都识相的申请外调。
抗战胜利后,中统南京办事处主任徐兆麟,有一次在徐恩曾路过南京时,邀请这个“老局长”给手下特务讲话。叶秀峰得知后,打电话将徐兆麟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说若还有下次,就撤他的职务。
此事之后,中统的大特务们,有和徐恩曾继续联系的,也都极力在暗处,避免被叶秀峰查知。
徐恩曾主持中统事务时,虽为人贪财好利,但对手下大小特务的生活,还是比较关照的。徐恩曾给局本部的食堂按月拨付一笔不小的经费,并允许特务们拖家带口来吃,解决了不少生活困难的特务及家人的吃饭问题,
徐恩曾借着兼任“交通部次长”的便利,大搞走私活动,将牟取的巨额利润,拿出一部分以“特别费”的名义发给特务们。
叶秀峰比之徐恩曾,同样敛财,但却又是个“铁公鸡”,他当了中统局长后,取消了“特别费”,食堂也取消补贴,和在外面吃饭价格相差无几,特务们叫苦不堪。
叶秀峰不如徐恩曾长袖善舞,加之抗战胜利后,中统、军统被削弱、改组,成了“党通局”、“保密局”,人事编制、经费大减。
不会“开源”的叶秀峰,把主意打到了“节流”上,他发出通知,说中统人员不想干的,在三个月内递交辞呈的,会发放一笔遣散费,若三个月之后被“裁员”的,则没有任何补偿。
叶秀峰的本意是,借此逼迫中、小级别的特务们离开一批,以缓解经费压力。不想,通知一出,中统一片哗然,连大特务们也人心惶惶,纷纷谋求去处。
叶秀峰擅权、固执,以往处长就能决定的事情,如今都需要他签字同意,和两个副局长顾建中、郭紫峻闹得不可开交。
在一次会议上,顾建中气冲冲的对叶秀峰说:“徐局长在的时候,可干不成逼人离开这种事,我也不干了,你好自为之吧。”
顾建中走了陈立夫的关系,调去盐务总局当了顾问,脱离了中统。
郭紫峻就人员裁减一事,和叶秀峰大吵了一番。郭紫峻不愿和叶秀峰见面,选择不当副局长,去华北当了山高皇帝远的办事处主任。
中统上海办事处主任季源溥给叶秀峰打电话说:“好多调查科的老人都走了,再这样下去,就没几个得力的人可用了。”
叶秀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若真把骨干分子跑光了,中统离裁撤也不远了, 便自食其言,下令今后若有人辞职,无论级别高低,必须由他亲自审核决定。然而,这样并不能阻止人员大量离开,那些薪水难以维持一家生计的小特务,干脆一走了之;至于大特务,走动了上面的关系,获得了新的去处,也由不得叶秀峰不放人。
继续留在中统的大特务,大都不齿叶秀峰的为人,认为他吃相难看,只顾自己,对下属毫无体恤。
徐恩曾在时,在中统定期举行大聚餐,时不时的请特务们吃饭。在钱财上斤斤计较的叶秀峰,吝啬成性,经常去蹭大特务们的饭局,但回请是基本没有的。中统上下对叶秀峰非议很大,尤其是那帮有资历的老人,频频出言顶撞。相较之以副局长身份主持中统的徐恩曾,叶秀峰这个“正牌局长”,话语权反而大降。
时间一长,无论是老蒋,还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都对叶秀峰的能力产生质疑。1949年初,中统(党通局)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局长换成了季源溥,叶秀峰靠边站了。
叶秀峰在被免职的一个多月前,已听到了风声,他将手上的大洋、房产等值钱的财物,都换成了金条,数量达二千七百根之多。可见,在叶秀峰主持中统期间,手下的特务们尽管过得不好,但他可没有亏待了自己。
叶秀峰让儿子带着金条,搭乘从上海驶往台湾基隆的客轮“太平轮”。“太平轮”本就装载了大量的物品,在临走时,又被淞沪警备司令部派兵拦住,强行往上面运了一批箱装的银元,导致超载严重。
“太平轮”行至舟山附近时,因超载、夜间航行未开航行灯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炭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沉没,船上近千人,只有几十人获救。
叶秀峰听到儿子和金条随船沉没的消息后,气得晕倒在了办公室。“太平轮”事件三个月后,囊中空空的叶秀峰,灰溜溜的逃去了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