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天然亲近的,但有时候,距离却慢慢拉远了。 我们也许会不自觉地感到,和曾经最熟悉的人变得陌生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情感距离变得越来越大? 其实,这可能和你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有很大关系。
01 太过独立,不愿麻烦别人。 独立是个好特质,但过度的独立,可能让人觉得你不需要亲近关系。 有些人从小就特别懂事,长大后更是把责任感和能力挂在第一位。 他们习惯了一个人解决问题,从来不会把自己的烦恼和需求告诉家人。 表面上看,他们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但实际上,这种独立感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亲人。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从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甚至连父母想给她的关心,也被她拒绝。 时间一长,父母反而不敢再打听她的生活状况了。 家里人对她越来越疏远,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不知如何靠近。 过度的独立,让亲人失去了参与你生活的机会。 独立是优点,但要学会适度接受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才能让关系更加亲密。
02 过于专注自己的目标。 专注目标是一种成功的品质,但过于沉迷于自己的事业、梦想,却会让亲情关系变得疏离。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甚至连休息时间都拿去“充电”。 他们觉得自己在努力拼搏,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可是却忘了真正需要陪伴的是当下的亲人,而不是将来的物质条件。 一个邻居的大哥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家里的骄傲,从小成绩优异,成年后更是事业有成。 但他的工作让他总是身在外地,家人对他的生活完全不了解。 即便回家,他也习惯性地聊工作的事,家人想聊聊家常,他却总显得心不在焉。 其实,这种专注没错,但当你在追求远大目标的时候,也需要适时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亲人。 他们需要的,不是你口中的“我很忙、我很拼”,而是你在场的陪伴。
03 不懂表达感情。 现实中,有些人自认为理性、不善表达,他们觉得亲情是“用做的,而不是说的”,因此很少对亲人表达感谢、关心,甚至对亲人的付出理所当然。 时间一长,亲人感受不到温暖,关系也会逐渐淡化。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沉默型男人”。 从小到大,她父亲几乎没夸过她一句,总是板着脸,对她所有的成绩也不以为然。 她常常怀疑,父亲是不是不爱她。 直到有一次家人生病,父亲忙前忙后、连夜照顾,她才明白父亲的爱藏在行动里,但这些未表达的情感,早已让两人的距离拉远了。 情感是需要表达的,即便是一句简单的“我爱你”或“辛苦了”,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在乎。 如果你总是不说,甚至在亲人表达感情时表现得冷淡,那这种冷漠最终会反噬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