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三管三必须”沦为“安全部门独扛局” “三管三必须”原则是安全领域的定海神

雪巧的职场 2025-08-06 12:41:08

莫让“三管三必须”沦为“安全部门独扛局” “三管三必须”原则是安全领域的定海神针,旨在清晰界定各方安全职责,构建起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网络。然而,在现实的安全工作场景中,这一原则却常常陷入“听起来责任分明,落地却成了安全部门必须管所有”的尴尬境地。 认知错位:安全责任“窄化”之困 “三管三必须”的核心要义在于强调安全责任的广泛性和关联性,即安全并非某一个部门的专属任务,而是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部门的工作紧密相连。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管理者和员工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存在严重偏差。 一些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将安全工作简单等同于安全部门的职责,认为只要把业务指标完成好,安全方面有安全部门把关就万事大吉。在项目推进中,他们往往只关注业务进度和经济效益,对安全风险视而不见,甚至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安全规定。例如,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施工部门为了赶工期,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将安全防护措施抛之脑后,却指望安全部门在检查时“网开一面”,或者在出现问题后由安全部门来“收拾残局”。 普通员工也存在类似的认识误区,认为安全是安全部门和领导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工作中,他们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对身边的安全隐患漠不关心。这种认知上的错位,使得安全责任被“窄化”为安全部门的专属责任,导致安全工作在源头就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机制缺陷:责任落实“悬空”之弊 除了认知问题,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是导致“三管三必须”难以落地的重要原因。在许多企业中,安全管理制度虽然制定得较为完善,但在责任划分和执行方面却存在诸多漏洞。 一方面,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和细致。虽然“三管三必须”原则对各部门的总体安全责任进行了界定,但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各部门之间的安全职责边界往往不够清晰。例如,在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协作的项目中,对于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和协调机制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企业虽然对安全工作有一定的考核指标,但考核方式往往过于简单和形式化,主要以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为唯一标准,而对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这就使得一些部门在安全工作中存在“走过场”“应付检查”的现象,没有真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同时,对于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导致各部门和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协同障碍:部门协作“断链”之殇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和配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同障碍却成为阻碍“三管三必须”原则落地的一大难题。 由于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利益诉求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不共享的问题。例如,生产部门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可能会隐瞒一些安全隐患信息,不愿意与安全部门进行及时沟通;而技术部门在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导致新的技术和工艺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平台。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破局之策:回归“三管三必须”本质 要让“三管三必须”原则真正落地生根,摆脱“安全部门必须管所有”的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强化教育,纠正认知偏差 企业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深入解读“三管三必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让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将安全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和日常工作中,使员工从内心深处重视安全工作。 完善机制,明确责任边界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各部门的安全职责,明确责任边界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溯机制,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要加强监督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将安全工作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各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协同,构建合作网络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定期召开安全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开展跨部门的联合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 “三管三必须”原则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不能让其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纠正认知偏差、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才能让“三管三必须”原则真正落地,构建起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管理格局,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