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衡中考不上本科退费2万?孙玉良:让教育回归人的塑造本源】
近日,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因未履行2022年招生时“考不上本科退费2万”的承诺,向家长和学生道歉并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相关评论,一般是关注这所中学违规招生以及不守信问题,我所关注的点与他人不同,我所关注的,是如何重新定义教育这一公共福祉的根本性质,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试问:当学生被异化为疯狂的“考试机器”,压力山大;当家长花费巨资培养孩子,视教育为“新三座大山”中的一座,更加压力山大时,人们所追求的幸福从何而来呢?
我们无法回避一个令人困惑的现实:中国正大步迈向强大,物质财富之海愈加深广,却仍有无数穷人于汹涌潮汐中挣扎沉浮,幸福之岛似远在天涯。当市场逐利逻辑的触角伸入教育、医疗等本该由公共守护的领域,资本那“效率优先”的利刃必轻易划破社会公平的脆弱屏障。信阳衡水中学的退费承诺,实则是将教育异化为一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与风险投资,让高考成败明码标价。如此操作之下,教育承载的树人使命与个体发展追求,沦为资本增值的工具就成为必然了。
再看医疗领域,当以药养医模式驱动下,多少医院为了利益而过度检查,让不知多少贫困家庭为了健康而倾尽所有,负债累累的无声叹息之下,又何谈幸福?这种“万物商品化”的逐利大潮,对身处底层的穷人实质上构成一种系统性、结构性的剥夺。当所有价值皆被换算为价格,一切成功都贴上“投资回报率”的标签,那些资源匮乏者必然会被无情地抛入一个个必输的困局。我们观察到: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在“退费两万”的灼人压力下,已然异化为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即使勉强搏得一张本科入场券,下一步“毕业即失业”又加诸彼身,同样逃离不了“大学毕业生送外卖”的命运,你让这些底层民众如何苟活?
我一直在想:当教育被资本明码标价,当社会被“一切向钱看”的法则所统领,中国强大的光芒之下,穷人的幸福何以安身? 一个万事逐利的社会,对穷人而言是一场灾难啊!教育这座我们心目中的神圣殿堂,现在已被市场逻辑所掌控,如同光明正大的逐利机器,加剧着社会分配不公。古人曾言“有教无类”,而在当下,教育却似乎成了“有类”的奢侈品。那些动辄数万的高昂费用,宛如一道无形的铜墙铁壁将贫寒子弟拒于知识殿堂门外。所谓“保过班”虽允诺退费,但试问那些为凑钱早已耗尽家底的家庭,退费二字如何能消弭他们投入的汗水与心血?
我们这个社会,教育层面的“成功观”出现了严重问题。当成功被简化为金钱与地位的数字堆砌,当“向上爬”成为唯一社会认可的生存法则,那些被留在底层的人们,就会背上难以卸下的耻辱烙印,自觉一辈子不如人。他们不仅承受物质匮乏的重担,更在精神层面被剥夺了尊严与幸福感。古人“贫而无谄”的骨气与“箪食瓢饮”中自有其乐的心境,在“笑贫不笑娼”的浮躁风气里,自然会被视作失败者的自我安慰。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但若财富只如瀑布般向少数人聚集,繁荣与幸福间便会生出无法跨越的沟壑。为什么许多社会地位很高的人,许多不差钱的富人也会抑郁乃至精神分裂,因为物质的丰饶与社会地位的提高,并不天然带来心灵满足。当社会价值体系被彻底物化,精神家园便如荒芜的沙漠,再多的物质堆积也成不了心灵绿洲。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整个社会演化为竞争与利己的荒原,那么纵使经济数据再耀眼,这繁荣终究只是无灵魂的躯壳。
我始终是强烈反对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的,我认为教育与医疗,应回归她的公共属性,不应成为民众的沉重负担,更不应成为谋利的工具。若想穷人真正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有尊严的幸福,必须重建那些保障性、普惠性领域,让它们重新成为社会基石而非资本乐园。尤其是教育,要让教育回归“人”的塑造本原,让每一颗心灵都能沐浴尊严与希望之光,让财富成为普照的阳光而非分割阶层的利刃。只有当公平正义的种子在制度与人心深处扎根,物质丰饶的枝头才能结出名为幸福的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