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抽象了!”天津,一小区的一楼业主趁着晚上没人,竟把一楼大堂的200多平面积,全部用砖堵起来,划分成自己家的“私人区域”,小区物业赶到后当场傻眼,仅仅几个小时的功夫,整个大堂就被堵上了!网友:这是早有预谋啊! 8月13号凌晨一点的天津水岸公馆,保安的手电筒光束划破黑暗,照在一号楼大堂里正在堆砌的砖墙上。 他对着几个埋头干活的工人喊了句“这是公共地方,不能砌”,对方只回了句“我们有证”,手里的活却没停。 这场持续了二十多分钟的争执,最终以报警收尾,但等民警赶到时,两百平米的大堂已经被隔出了一道新墙,只剩下一米多宽的过道,连婴儿车都得侧着才能过。 第二天早上,业主们下楼时都傻了眼。 刘先生举着手机里的规划图在大堂里转圈,图上明明白白标着“架空自行车库”,是大伙儿用了十几年的公共区域。 有人指着墙上新鲜的水泥印子骂了句“荒唐”,有人试着推了推婴儿车,卡在过道中间进退不得。 更让人揪心的是,常住在三楼的张阿姨摸着墙说:“我这心脏不好,真要是犯了病,担架都抬不出去啊。” 这场闹剧的主角,是一楼的一户业主,他们连夜砸开自家墙,又砌起新墙,把大堂圈进了自家地界。 面对邻居们的质问,这家人只说“有房产证”,却始终没把证亮出来。 有业主翻出小区刚交房时的照片,那时的大堂宽敞明亮,靠墙摆着供人歇脚的长椅,角落里堆着孩子们的滑板车,现在这些都被圈在了墙的另一边。 物业的反应让大伙儿更窝火。 刘先生第一天投诉时,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说“知道了”,等第二天再问,就推说“负责的管家休班”。 有业主跑到物业办公室,隔着玻璃门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低头玩手机,提起砌墙的事,有人嘟囔了句“北苑的事不归南苑管”,把问题推得干干净净。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了,小区里老人都记得,几年前就有户人家把楼顶露台封成了阳光房,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有人算过一笔账,按小区现在每平米近三万的房价,这两百平米值六百多万。而根据相关规定,私占公共区域最多罚一万块,这点罚款在巨额利益面前,就像挠痒痒。 有经历过类似事的网友留言:“我家小区楼道被占了一半,投诉半年才拆,人家早就用够本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施工人员的身份。 有业主认出来,带头砌墙的是小区以前的保安,几年前就因为私自进住户家被赶走,不知道怎么又回来了。 这层关系让大伙儿心里打了个问号:“物业到底知不知道?是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情发酵到第三天,墙上被人写了个歪歪扭扭的“拆”字。有穿制服的人来拍照,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说“正在查房产证的事”。 直到8月17号下午,有人发现砌起来的墙被拆了,碎砖头堆在大堂角落,像这场风波留下的一堆问号。 社区后来透了句,说这户人家的产权是法拍来的。 这话又引出新问题:法拍房能把公共区域也算进去吗? 城建部门的档案里,这片区域一直登记为“业主共有”,怎么突然就成了私人财产? 有做房产中介的业主翻出小区原始户型图,指着图纸说:“你看这儿,大堂和住户之间有明确界线,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场风波里,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如果真的有人突发心脏病,救护车来了却抬不进担架,那就要人抬着才能出去。 “真要是着了火,这过道能跑得赢烟吗?”这话在业主群里被反复提起,没人能给出安心的答案。 墙拆了,但留下的问题没解决。 业主们聚在大堂里聊天,话题总绕不开那道消失的墙。 有人提议成立业主监督队,定期检查公共区域,有人想去找开发商要说法,问问当年的规划到底是怎么回事。 物业办公室的玻璃门依旧紧闭,只是门口多了块牌子,写着“公共区域投诉登记处”,但登记本上,至今没写下一个字。 这场风波像面镜子,照出了小区管理的漏洞,也照出了公共产权界定的模糊地带。 对于水岸公馆的业主们来说,拆墙只是开始,他们想弄明白的是,属于大家的地方,到底该怎么守住? 这个问题,恐怕不只是这一个小区的事。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业主连夜砌墙将一楼大堂占为己有”最新进展:砖墙已被拆除;砌墙者称通过法拍获得产权,仍有三大问题待解
“太抽象了!”天津,一小区的一楼业主趁着晚上没人,竟把一楼大堂的200多平面积,
星球拾光
2025-08-18 13:42:54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