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乾隆故意“刁难”新科状元秦大士:“朕听说你的祖上是秦桧?”金殿上不少人等着看笑话,谁料秦大士不慌不忙说出七个字,哄得乾隆十分开心。 1753年的北京城,紫禁城的琉璃瓦映着初夏的日头,金銮殿里却透着一股子凉意。 新科状元秦大士跪在殿中央,脑门上的汗珠还没擦干,就听见乾隆皇帝慢悠悠抛来一句:“朕听说……你的祖上是秦桧?” 话音一落,满朝文武的耳朵全竖起来了,几个老臣甚至偷偷咧开了嘴,这戏可太好看了。 谁能想到,寒窗苦读几十年,眼看要鲤鱼跃龙门,祖宗的黑历史却成了拦路虎。 秦桧是谁?南宋头号奸臣,害死岳飞的元凶,西湖边跪了八百年的铁铸像,老百姓路过都得啐两口,如今他的后人站在金殿上,乾隆这一问,分明是道送命题。 可秦大士愣是没慌,他抬起头,嘴角一扬,七个字轻飘飘甩出来:“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当场拍板:“好,这状元朕没点错!” 秦大士能混到今天,全靠一身本事和一颗大心脏,他祖上确实和秦桧沾亲带故,严格来说,他是秦桧哥哥秦梓的后代。 秦梓当年瞧不上弟弟的奸佞做派,直接划清界限搬去深山当隐士,这才给子孙留了条清白路。 可老百姓哪管这些,秦大士打小就顶着“奸臣之后”的帽子,十岁能写诗,旁人夸“神童”,转头就嘀咕“别是遗传了秦桧的鬼心眼”,二十三岁中举人,有人阴阳怪气:“秦家祖坟冒青烟,怕是跪岳飞的铜像给跪出来的。” 好在秦大士心宽,他索性关起门读书,三十八岁进京赶考,文章写得锦绣灿烂,连乾隆都忍不住多瞅两眼。 可殿试前夜,同乡偷偷提醒:“皇上要知道你是秦桧家的……”秦大士只笑笑:“祖宗欠的债,总不能让我还一辈子。” 乾隆那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杀机,清朝标榜“忠孝治国”,用个奸臣后代当状元,舆论能炸锅,皇帝必须试探,这小子到底是忠是奸,会不会给祖宗“翻案”? 秦大士的答案堪称教科书级别,把秦桧的奸佞归咎于宋高宗昏庸,“昏君配奸臣,那是赵构的锅,您乾隆可是明君啊!” 暗示“在您手下,老鼠都能变忠臣”,正好挠中乾隆自诩“十全老人”的痒处,潜台词就是“我效忠的是大清,不是祖宗”,完美避开道德雷区。 乾隆乐得胡子直颤,转头还赏了块“忠孝传家”的匾,秦桧的后人拿这匾,比中状元还解气。 中了状元只是开始,秦大士当官后,清正廉明到近乎苛刻,浙江巡抚贪污,他查,同乡官员舞弊,他弹劾。 有人劝他留点情面,他冷笑:“我姓秦的要是徇私,明天全天下都得骂我祖坟冒黑烟。” 最绝的是他去西湖岳飞墓,面对祖宗跪像,提笔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岳飞的嫡系后人岳钟琪看到对联,亲自登门致谢:“秦公这一句,抵得过千军万马。” 秦大士的故事,撕破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宿命论,祖宗欠债,儿孙未必还,秦桧的后代里,有战死抗金的秦钜,也有清官秦梓,更有靠七字妙答翻盘的秦大士。 皇帝的心思,比考题更难猜,乾隆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颗既能扛事又会来事的脑子。 污名洗白,全靠骚操作,跪着认错不如站着自黑,秦大士把“愧姓秦”变成道德勋章,这波反向营销,现代公关都得喊声祖师爷。 如今再看那七个字,哪是什么急智?分明是秦大士早就备好的“保命符”。 从被嘲笑的“奸臣之后”到青史留名的清官,他证明了一件事,祖宗的黑锅再沉,也压不垮一个会说话、肯干事的聪明人。 参考资料:光明网,2024-06-30,《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姓名中的汉字寓意》
公元1743年,康熙皇帝的幼子胤祕与其他皇族和乾隆皇帝一起聚餐,乾隆皇帝还没吃完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