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东南亚国家嫌弃,如今中国云南边境也在驱离罗兴亚人,这个民族怎么了?要知道,罗兴亚人遭人嫌弃的程度,那可是跟犹太人有的一拼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走在云南瑞丽的街头,偶尔能看到一群长相明显异于当地边民的人。他们说着孟加拉方言,眼神里藏着不安,这些人大多是从缅甸若开邦逃难过来的罗兴亚人。 几年前,这个边境小城里还生活着上千名罗兴亚人,更早的2012年,甚至有过近四万人跨过中缅边界寻求庇护。 那时候,当地政府出于人道考虑,给他们搭帐篷、送食物,还专门建了清真寺。可现在,你在瑞丽街头已经很难再见到他们的身影了。 一个民族怎么会落到被整个东南亚集体“婉拒”的地步?罗兴亚人的悲剧不是一天造成的,他们的祖先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被当作棋子使用。 十九世纪英国人控制缅甸后,专门从孟加拉地区迁来大量穆斯林定居若开邦,玩起了“以夷制夷”的老把戏。 殖民者给罗兴亚人优厚待遇,让他们管理压迫本地佛教徒,还悄悄许诺帮他们“独立建国”。结果两边结下了血仇,超过十万佛教徒在冲突中丧生。 这段往事成了缅甸社会至今无法解开的心结,二战期间罗兴亚人又站队英国对抗日本,更让缅甸民族主义者视他们为“叛徒”。 1962年军政府上台后,干脆宣布罗兴亚人是“非法移民”。等到1982年缅甸出台《公民法》,罗兴亚人连国籍都没了,一夜之间成了地球上的“黑户”—上学、看病、自由行动全成了奢望。 2017年8月,若开邦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惨剧。缅甸军方以打击恐怖分子为名,对罗兴亚村庄发动“清剿行动”。烧房子、杀人、性暴力……联合国后来认定这是“教科书式的种族清洗”。 七十多万人像潮水般涌向邻国孟加拉国,挤进考克斯巴扎尔那片用竹子和塑料布搭成的难民营。有个幸存者蜷在难民营角落说:“我们连当人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拥挤的营地里,超过四分之一的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霍乱和白喉随时可能爆发。孟加拉国自己穷得叮当响,收留百万人已是极限。后来他们甚至想把难民转移到洪水频发的荒岛藤加查尔,被联合国紧急叫停。 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大门也对他们紧闭,马来西亚、印尼这些穆斯林国家本被寄予厚望,结果海军直接把难民船推回公海。 2015年马来西亚海岸外,数百人就在各国海军的踢皮球中葬身大海。泰国更绝,直接在边境挖深沟、拉带刺铁丝网,活像防野兽。 印尼亚齐省的渔民曾救起翻船落水的罗兴亚人,村民却举着木棍设路障拒绝收容。有人私下抱怨:“他们露天排便,挑三拣四,我们帮了还要被骂?” 罗兴亚人不是没想过来中国,中缅边境35万缅甸裔人口中,曾混杂着不少罗兴亚面孔。但情况慢慢变了—部分人偷东西、猥亵妇女,搞得边境人心惶惶。 中国边境管控越来越严,瑞丽珠宝市场的罗兴亚商户明显少了。而勐腊县直接发布通告打击偷渡,军警开始成批遣返非法越境者。 中国的态度其实很明确:支持难民“自愿、安全、可持续地返回缅甸”,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王毅外长访问孟加拉国时说得直白:“手心手背都是肉”,但问题得由缅甸和孟加拉自己谈。 中国能做的是捐钱捐物,比如2023年给难民营送去150万美元的卫生包,但绝不会开门大规模接收。 罗兴亚人为何走到今天这步?殖民者埋下的雷、宗教对立的火、身份认同的坑,再加上极端组织趁机渗透搅局……缅甸学者摇着头说:“无国籍的人哪来的未来?” 东南亚国家憋着一肚子苦水:历史旧怨未消,新来的难民又挤占资源、威胁治安,谁还敢接这烫手山芋?耿爽在安理会上讲得实在:“外部施压只会火上浇油。” 他身后是缅甸若开邦持续燃烧的战火,眼前是各国代表质疑的目光。中国代表团正穿梭在缅甸各方势力间调解,可谁都清楚—这支流浪了百年的民族想回家,路还长着呢。 信息来源: 联合国难民署(UNHCR)关于罗兴亚难民危机报告 新华社《中国在联合国阐述解决缅甸若开邦问题立场》
红军当年搞冒险主义突击时,核心扛把子的博古同志24岁,凯丰同志25岁,顾得上就问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