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女知青王萍受邀到林场工人刘大军家吃饭。她进屋脱鞋子,走上炕床,却突然

底层史观吖 2025-08-19 09:08:33

1974年,女知青王萍受邀到林场工人刘大军家吃饭。她进屋脱鞋子,走上炕床,却突然愣住。随口问其他人在哪里。刘大军的眼神游移不定,含糊其词。然而,当王萍要离开时,她却发现鞋子不见了。

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响应号召离开城市,跑到乡下插队落户,王萍就是其中一个。她从上海过来,到了黑龙江的永庆林场,那地方树多得一眼望不到头,她刚到的时候还挺新鲜的,毕竟城里没见过这种场面。可家里的事让她更想换个环境,父母重男轻女,弟弟一出生就成了全家宝贝,她从小就得让着,吃饭穿衣都排在后头。林场生活苦是苦,但至少远离了那些窝心事。她高中刚毕业,就被安排当检尺员,每天量木材,跟工人打交道多了,自然认识了刘大军。这人长得还行,高高壮壮的,她起初好奇为什么没结婚,后来听说是离婚了,因为两地分居受不了。她有点同情,就在工作上多照顾他点。刘大军借她自行车用,她答应了,但说好早点还,结果拖到下班后,她走路回家,他才带着点吃的过来道歉。她没要吃的,就这么过去了。可刘大军开始琢磨,这姑娘对他有意思吧,就动了歪心思。

知青下乡那会儿,女孩子特别不容易,远离家人,保护少,很多地方风气也不好。像王萍这样的,城里来的,容易被当地人盯上。刘大军平时干活卖力,但人品有问题,前一段婚姻就是因为他脾气暴,动不动打人,才散的。可这些事,王萍当时不知道。她忙着适应林场的生活,早起砍树,晚上还得学点本地习惯。林场工人多是当地人,知青们住集体宿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74年那时候,上山下乡运动已经几年了,很多知青开始觉得苦,返城的心思冒头,但政策还没松动。王萍工作认真,当检尺员让她有点小权利,工人得听她的测量数据。刘大军借车那事后,两人接触多起来,他偶尔帮她扛重物,她也没多想。

一天收工,刘大军说请几个朋友吃饭,拉王萍一起去。她本来不想,但看他求着,就去了。结果到他家,只有两个人,其他人没影。她问了,刘大军支支吾吾,说临时有事。她觉得不对劲,但饭还是吃了。吃完想走,鞋子找不着了。刘大军藏起来了,不给她。她急了,他露了真面目,抱住她不放。她挣扎,但力气比不过他。那事儿就这么发生了。事后,他说会负责,王萍脸皮薄,觉得勉强能接受,就这样凑合着。知青被侵害的事儿,那年代不算少见,兵团里统计过不少案例,女知青受害多,师团干部都有涉案的。但很多人不敢声张,怕名声坏了,返城难。

一年后,他们结了婚。王萍以为婚后日子会好点,她拼命操持家务,洗衣做饭,还得上班。林场条件差,冬天冷得要命,夏天蚊子多。她对未来有点盼头,以为刘大军会变。但没多久,他原形毕露,大男子主义重,一不顺心就动手打骂。她身上常有伤,前一段婚姻的真相也浮出来,不是分居,是因为家暴。知青婚姻那时候常见,很多女知青嫁当地人,为的是落户或减轻劳动。但这样的婚姻,往往问题多,文化差异大,男方脾气暴的不少。王萍忍着,以为生孩子能改变。她第一次怀孕,被他打流产了。第二次生了儿子,以为他会收敛,结果打得更凶了。孩子小,哭闹时她得护着,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1978年,返城政策出来了,王萍立马提离婚。她在乡下没力气反抗,早想走了。刘大军跪着求,哭哭啼啼,但她知道那是装的,留下只会更惨。她带八个月的儿子回了上海。从此一个人拉扯孩子,生活穷,但自由了。知青返城后,很多像她这样离婚的,带孩子单过。上海工厂招工,她进厂做活儿,早出晚归,孩子托人看。那个时代,知青经历成了很多人一辈子的印记,苦难多,教训深。

0 阅读:77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