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开国大将陈赓大将去世后,夫人傅涯为他守节49年没有再嫁,然而她临终前,竟对子女说:“我死后,不要和你爸爸合葬……” 陈赓这人,从小在湖南湘乡长大,1903年出生,家里有点军事背景,他爷爷是湘军的老将。他早年去上海打工,当纱厂学徒,那时候接触到进步想法,1922年就入了党。1924年考上黄埔军校第一期,很快就上战场,平定商团乱子时,他冲在最前,帮同学挡枪子。东征打仗腿伤了,还坚持指挥,硬扛着往前冲。南昌起义后,他跟队伍转移,路上背伤员过山。 长征那会儿,当干部团团长,翻雪山过草地,自己扛重东西,分担士兵的担子。抗日时候,在太岳区设伏打鬼子补给,部队埋伏林子里,一开火就把敌人撂倒一片。解放战争指挥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围敌阵地,部队快速移动,包抄得死死的。1952年办军工学院,推动国防科技,他亲自去工地转悠,盯着进度。1955年当了大将,继续搞军队现代化,直到身体扛不住。 王根英是陈赓第一任老婆,1906年上海浦东出生,穷苦人家,早进纱厂干活。1923年夜校认识陈赓,1925年入党。1927年去武汉结婚,她干地下情报,装普通妇女传文件,好几次街头躲巡逻兵搜查。1933年被抓,受酷刑还不招,后被杀,才25岁,留下儿子陈知非。陈赓为她守节3年,1936年才娶傅涯。傅涯1918年浙江上虞出生,原名傅慧英,1937年南京中学毕业,次年去延安抗大学妇女工作。1939年嫁陈赓,帮他管后勤,随军转移,照顾伤员。生了三儿一女,在家管事,还参加社会活动,直到陈赓走。 1957年冬天,陈赓从苏联回来,身体开始走下坡,心肌梗塞老毛病犯了。他没告诉傅涯,回家还提议看戏。第二天傅涯上班,他在家见客,见完胸口疼得倒沙发上,冷汗直冒。小儿子两岁,见不对劲,跑厨房拉保姆,保姆没当回事,又拽司机,司机一看不对,打电话叫救护,扶他上床。小儿子床边哭。医生来查,脉弱血压低,确诊梗塞,从下午抢救到半夜,他才醒。住院仨月,医生要他歇,他非得出院,回家还批文件,傅涯劝也不听。 1961年春天,病情重了,他还写作战总结。傅涯出门后,他就撑着写,手抖。有一天说生日想吃长寿面,傅涯叮嘱别累。晚上端面,他拉她坐,嘱咐照顾王根英妈。她问为啥单独说,他笑笑不说。她劝停笔,他说不能停。两人睡下,她睡着了。早上推他,没动静,已走,58岁。傅涯43岁,决定不嫁,养孩子。整理遗稿,分类出版。每月给王根英妈钱,当自家妈。陈知非把她当亲妈。她守节49年,教孩子,写王根英传记,收集资料,记录事迹,出书广传。晚年90岁住院,气管切开,让孩子系丝巾梳头。2010年1月4日,走前说:别跟我丈夫合葬,让爸跟王根英葬。孩子答应。 傅涯走后,孩子报组织,求迁陈赓骨灰跟王根英合葬。组织准了。2011年3月4日,湖南湘乡故居办仪式,车队送骨灰,乡亲放烟花迎。孩子捧盒子,走墓地,放位置。王根英骨从陵园迁来,一起放。三人碑并排,陈赓中,王根英右,傅涯左,玉碑围花。仪式鞠躬默哀,乡亲敬礼。葬后,墓平旷山环,碑前花圈。孩子擦碑,理花。这成全遗愿,记陈赓承诺。每年清明,孩子扫墓,带香纸,跪烧,清草。陈知非领弟妹讲父辈事。三人葬象贡献永恒。孩子三儿从军少将,女总医院,一儿教育。继承志,服务社会。墓成教育基地,引人缅怀。 陈赓一生投革命,从黄埔到长征,再到抗日解放,建军工学院,推动科技。他不光打仗,还重教育,培养人才。王根英牺牲早,但她情报工作关键,帮党传信息,面对敌人不屈。傅涯嫁后,管家帮夫,守节养孩,写传记记前妻,这份宽容少见。她们仨联系紧,陈赓守节3年娶傅涯,傅涯照顾王妈,临终让合葬。这故事说忠诚,不止夫妻,还对党国家。陈赓工作狂,病了还写总结,傅涯守49年,抚养孩子成才。三儿少将,女医生,都报国。这接地气,普通人也能懂,生活苦但坚持原则。 想想陈赓腿伤还冲锋,王根英被抓不招,傅涯独身拉扯孩子,这些事迹实打实。不是编的,历史资料多,网上搜搜就知道。傅涯写《报国何计女儿身》,记王根英,感动人。她俩虽没共事,但通过陈赓连着。傅涯晚年病重,还爱美,系丝巾,这像真人,接地气。迁葬2011年,正好陈赓走50年,组织同意,乡亲迎,这体现尊重遗愿。墓在后山,安静,子女常去,教后辈。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