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我都很少提及SUV和家用轿车除外的汽车,关于

劝退频道 2025-08-19 10:11:30

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我都很少提及SUV和家用轿车除外的汽车,关于享界S9T,我想用长篇幅来讲讲。

如果你经常关注旅行车市场,你就会知道选旅行车的人,越来越年轻化,这其实是多方因素造成的。

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总惦记着周末往郊外跑,或是突然兴起开去几百公里外的小镇,他们也了解过旅行车,但老款旅行车总有点紧巴,要么为了装东西把车身搞得臃肿,停个车都费劲,要么光有颜值,后备箱塞个露营装备就满了。

享界S9T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好像真的脱开了这种“拧巴”。

先说最直观的——开出去像不像“自己人”。

老旅行车总带着点工具感,有种“工具人”的成分。现在有旅行车需求的人,周末去露营要拍vlog,车停在湖边得能当背景板。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眼光聚集到这辆车的外观上,像S9T的仙踪绿不是那种扎眼的亮绿,是带点灰度的,跟树林、草地搭在一起,镜头里看特别和谐。1:2的轮高比让整台车看着利落,日常在市区开,不会觉得像开了台面包。

再聊“用起来顺不顺”。

旅行车的核心矛盾,其实是“偶尔的放纵”和“日常的规矩”怎么平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可以说平时上下班,要的是好开、好停,后排坐人舒服;周末去露营,得能塞下帐篷、折叠桌、甚至自行车,累了还想在车里躺会儿。S9T五米多长的车,轴距拉到三米多,但没把空间都堆在“长”上。后排一键放倒后,两米二的纵深刚好能铺个睡垫,1677升的装载空间看着数字大,实际用起来是“能分层”的——下面塞装备,上面还能摞个折叠椅,不会像有些车那样,大是大,但东西只能堆成一团。

所以我们需要的大并非单纯的不方便行动,而是更便利。

然后是“敢不敢走远点”。

新能源车现在最怕的就是里程焦虑,对旅行车来说更是致命——总不能开到半山腰,发现续航只剩50公里,连下山找充电桩的底气都没有。S9T的增程版能跑1305公里,纯电版801公里,市区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够了;周末去300公里外的营地,来回加个中途逛吃,不用特意绕路找充电桩。真要跑长途,增程版加油就能补能,不用死等快充。更重要的是智能驾驶,华为ADS 4加激光雷达,鸿蒙智行的标杆了,不需要多介绍,几乎满足各场景的出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中国的旅行车是有市场的,但旅行车市场的门槛,从来不在“看得见的地方”。那些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是细节里的“懂”:比如户外灰尘大,车机屏幕会不会容易沾指纹、操作卡顿?冬天零下几度,电池续航会不会掉得只剩一半?甚至后备厢门槛高度,能不能让女生轻松搬起露营箱?这些地方没做好,再好看的设计、再大的空间,时间长了也会让人觉得心烦。

享界S9T的价值,或许就在这里——它没把旅行车当成一个品类标签,而是当成了生活方式的载体。

它知道现在的人要的不是“一台能旅行的车”,而是停在湖边时不破坏风景,装装备时不用费劲挪腾,开长途时不用总盯着续航表。这种理解,可能比单纯堆配置更能打动那些想走就走的人。毕竟,对选旅行车的人来说,车从来不是目的地,而是陪你抵达目的地的“同行者”——这个同行者,得懂你为什么出发。

0 阅读:3
劝退频道

劝退频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