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拉中国下水?”欧盟主席公开喊话,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促使其接受停火。 2025年7月,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访,参加中欧建交50周年峰会。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的的是,冯德莱恩竟当众喊话,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希望中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促使其接受停火。 甚至在峰会上,冯德莱恩抛出了精心准备的三项核心要求,不仅让我们切断与俄罗斯所有贸易合作,还要解决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甚至还要求我们全面放开稀土出口管制。 冯德莱恩的措辞强硬如铁:我们已到关键转折点,必须恢复双边平衡。她甚至发出警告:若在这些问题上无进展,欧盟将难以继续保持开放。 不过,欧盟似乎忘了,自己才是那个在水里挣扎却想把岸边人拉下水的角色。 面对欧盟的组合拳,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仅用一句15字的箴言,就化解了最尖锐的中俄议题: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当受到第三方的干扰。 这轻描淡写的回应,既划清了红线,也宣告了欧盟干涉企图的彻底破产。 在经贸领域,中国商务部则提出四少四多原则,少指责多沟通、少保护多开放、少焦虑多行动、少贴标签多商量,绵里藏针地回应了欧盟的无理要求。 至于敏感的稀土问题,中方早已为欧洲企业开通民用出口的绿色通道,加速审批流程。但在涉及国家安全的军用稀土领域,中国寸步不让。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外交部对冯德莱恩的稀土要求直接选择了冷处理,在官方通稿中只字未提。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宣言。 最重要的是,欧盟将中欧关系与乌克兰问题强行捆绑的逻辑链条,细究起来满是漏洞。毕竟,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清晰如一:劝和促谈,主张政治解决。 而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也曾一针见血地反问过:中国如果真的援助俄罗斯,战场局势早已不是现在的样子。 基辅经济学院的调查报告更揭穿了西方的嫁祸把戏,俄军武器样本中67%的零部件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各占7%。 欧盟指责中国支持战争的同时,却对自家零部件流向战场视而不见,这双重标准玩得实在溜。 更讽刺的是,就在欧盟义正词严要求中国断绝与俄贸易时,自己却偷偷恢复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中转协议。 冯德莱恩一边高喊中国扭曲贸易、存在产能过剩,要求中国单方面开放市场,另一边却对中国电动车挥舞关税大棒,加征高达37.6%的临时关税。 当中国商务部依法对存在倾销的欧盟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时,欧盟立刻惊呼不公平。 针对欧盟补贴指责,毛宁在记者会上甩出硬核数据:2021至2030年欧盟将提供超1.44万亿欧元补贴,截至去年底已发放超3000亿。 随后,她犀利反问:若单以产量出口论过剩,欧洲的空客和德国汽车岂不都是产能过剩? 欧盟的焦虑根源,实则是其在中美博弈夹缝中日益尴尬的中间派困境。特朗普政府威胁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甚至公开诱使欧洲企业迁往美国。 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恐面临每年70亿欧元的惨重损失。另一边,若对中国持续强硬,欧盟将失去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欧贸易额已突破8000亿欧元,欧盟对华逆差高达3045亿欧元。 欧盟内部也非铁板一块。德国总理朔尔茨强烈反对对中国电动车加税,担心自断产业链臂膀。 英国更直接拆台,明确拒绝跟随欧盟对华加征关税,转而寻求强化对华合作。连欧洲议会内部也起火,数十名议员联名弹劾冯德莱恩,指控其政策不透明。 欧盟将中俄关系与中欧关系强行挂钩的最后通牒,最终被碰得粉碎。冯德莱恩精心策划的三项要求,无一得到满足。 这场交锋预示着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西方主导的单极秩序正在崩塌,多极化世界的潮水奔涌向前。 欧盟若真担心中欧关系的未来,或许该先调整自己的心态,而非对中国指手画脚。在全球化浪潮中,试图拉中国下水以解决自身困境,终究只是徒劳的挣扎。 真正的出路在于平等对话、相互尊重。毕竟,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非挑战,这个朴素的道理,欧盟还需多久才能真正领悟? 参考资料: “大摊牌”,冯德莱恩竟还在对中国大放厥词—— 观察者网2025-07-09 外交部: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中国新闻网2025-07-09 欧盟高官上门劝中国施压俄罗斯,冯德莱恩暗暗威胁:中方行动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还想从中方这里找补回损失——五常融视界 2025-07-25
“又想拉中国下水?”欧盟主席公开喊话,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的走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9 11:00:48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