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19 12:14:25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1978年深秋,郭沫若的书房里还留着淡淡的墨香。于立群指尖划过书架上的线装书,忽然被最底层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绊住了目光。 箱子没锁,她掀开盖子时,几叠泛黄的信笺滑了出来,最上面那封的字迹,让她浑身一僵——是姐姐于立忱的笔迹。 信是1936年写的,收信人是郭沫若。“郭郎,腹中已有三月身孕,你说过的‘待我归期’,何时能兑现?” 于立群的手开始发抖,她记得姐姐1937年自缢时,报纸上只说“肺病不治”,可这信里的字,一笔一划都浸着绝望。 她接着往下翻,另一封信里,姐姐写道:“你说要顾全名声,让我打掉孩子……可这也是你的骨肉啊。”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拍打玻璃,于立群忽然想起1937年姐姐的葬礼。那天郭沫若从日本赶回来,穿着素色长衫,在灵前哭得几乎晕厥,嘴里反复念着“立忱,是我对不住你”。 当时她才21岁,刚失去姐姐的心痛被这场景戳中,只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是重情重义的长者。她怎么会想到,这眼泪里藏着不敢说的秘密。 1939年在重庆,郭沫若向她求婚时,她也曾犹豫过。“我比你大24岁,”他握着她的手说,“但我会用余生补偿你。”她看着他眼里的温柔,想起姐姐生前常提“郭先生才华盖世”,便点了点头。 婚礼那天,她穿了件水红色旗袍,郭沫若给她写诗:“愿作鸳鸯不羡仙”。那时她以为,这是幸福的开始。 婚后的四十年,她把自己活成了他的影子。他爱写甲骨文,她就跟着学,帮他辨认那些残缺的刻痕;他手稿散落一地,她熬夜整理成册,连他自己都分不清的草稿,她一眼就能看出先后顺序。 他有哮喘,她总在案头备着蜜炼川贝,半夜咳醒时,她就坐起来给他拍背。 六个孩子陆续出生,她抱着最小的儿子时,郭沫若笑着说:“立群,你是我的福星。”她当时低头笑,没看见他眼里一闪而过的复杂。 有次整理旧物,她翻到姐姐的照片,随口问:“姐夫说姐姐当年是因为肺病?”郭沫若正在写稿的笔顿了顿,含糊道:“嗯,她身体一直不好。” 她没再追问,只当是触了他的伤心事。现在想来,那些被她忽略的停顿、躲闪的眼神,全都是破绽。 木箱最底下,压着一张 abortion 诊断书,日期是1937年3月,患者姓名处写着“于立忱”,医生签名旁边,有个小小的“郭”字。 于立群捂住嘴,喉咙里发出呜咽——姐姐自缢是在1937年5月,距离这张诊断书,不过两个月。 她忽然想起自己嫁给郭沫若的第四年,有次夜里惊醒,听见他在梦中喊“立忱”。她当时推醒他,他慌忙解释:“梦到你姐姐了,怪想她的。” 现在才明白,那声呼唤里,藏着多少不敢言说的愧疚。而自己这四十年的陪伴,究竟是妻子,还是姐姐的替代品? 她走到镜子前,看着里面两鬓斑白的女人。这张脸,和姐姐有七分像。当年在上海,姐姐的话剧海报贴满街头,她是台下鼓掌的妹妹。 后来她也成了话剧演员,却在郭沫若一句“家里需要你”后,彻底告别了舞台。她以为是为爱牺牲,到头来,或许只是他为了填补内心空缺的选择。 木箱里还有一封姐姐的绝笔,只有八个字:“郭君负我,此生已矣。”于立群把信按在胸口,像被人狠狠攥住了心脏。 四十年的相濡以沫,四十年的付出与牵挂,原来从一开始就是场精心编织的骗局。她爱的男人,是逼死亲姐姐的元凶;她倾尽一生的家,建在姐姐的白骨之上。 三天后,佣人发现于立群时,她穿着1939年那件水红色旗袍,吊在房梁上。脚下的凳子倒在木箱边,信笺散了一地,最上面那页,是她用铅笔写的最后一行字:“姐姐,我来陪你了。” 这场横跨四十年的悲剧,终究以最惨烈的方式落幕。于立群到死都不知道,郭沫若临终前曾对长子说:“我对不起你姨母,更对不起你母亲。” 信息来源:人民网|《“抗战夫人”于立群:郭沫若病逝后自缢身亡》

0 阅读:8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

小怪兽说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