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河南林县缺水的问题,我国开展了“引漳入林”工程,即著名的“红旗渠”。这本是件好事,结果围绕着红旗渠却不时出现争端,这是为何呢?
虽然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等四条河流经林县,但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林县一直都是我国著名的“缺水区”,说是十年九旱都不为过。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林县先后进行了多次水利工程,但因为水源得不到保证,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
尤其是1959年夏天,整个河南都降水偏少,这就导致林县出现了“有水利设施但没有水”的尴尬局面。
林县县委为此专门去县外进行了考察,做出了“从山西省平顺县浊漳河段引水”的决定。
1960年2月11日,“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启动,并于次月改名为“红旗渠”。
后来,河南省水利厅等相关部门曾对该工程进行考察,得出来“修建红旗渠是解决临县缺水问题的唯一途径”的结论。
修红旗渠前前后后用了9年时间,林县的缺水情况还真的大为好转了。不过,修红旗渠一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林县和平顺县之间就没少闹矛盾。
当初林县定的引水点是平顺县辛安村。但这方案遭到了平顺县方面的的反对,他们本来打算在辛安村下游的耽车村建水电站,如果红旗渠在辛安村引水,那水电站的发电功效就会受到影响。
最终,这事闹到了两省省委,山西、河南省委经过商议后,最终把引水点改到了石城公社侯壁断。
红旗渠开工后,林县和平顺县之间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执。
主要还是民工的问题,林县这边在开工之前专门给民工们进行了约束,要求他们尊重平顺县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要乱拿人家东西,还主动帮当地修了小型水电站。而平顺县这边投桃报李,也安排了民工们的住房问题。
刚开始大家还很融洽的,结果随着民工越来越多,纪律方面就很难保证了。有时候民工放炮,就曾不小心摧毁了平顺县人民的房屋,炸死了人家的牲畜。
有时候,平顺县的农民跑去阻挠红旗渠施工,还把修好的渠道给破坏掉了。
还有一次,一个平顺县的民工冒充林县民工潜入了红旗渠食堂,被发现后说自己是来“喝水”的。林县这边的警卫人员准备拿绳子捆住他扭送警局,结果那人撒腿就跑。
警卫见状二话不说,朝天连开两枪警告,那民工慌乱之中从山崖上跌了下去,左手脱臼,右手骨折。
事后,平顺县方面指责林县同僚“把我们的民工当做敌人对待”,林县方面则反击:“该民工随便进入食堂不知其真实意图,我们怀疑他不仅是想偷盗,还想投毒!”
闹到最后,开枪的警卫被拘留了。
虽然因为修渠一事闹出了各种各样的不愉快,但这些毕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红旗渠最终还是顺利修成了。
为了改善本县的缺水问题,林县人民在修渠时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最开始那几年,国家正面临着三年自然灾害。修渠工人们吃着窝头,喝着飘着几片野菜的野菜汤,在天险面前迎难而上。
他们硬生生的凿开了大山,为家乡引来了珍贵的水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实在让人感动。
老衲有一个道友
很可以了,在国家引导下两地两省人民放下利益纷争,比较平顺地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换国外就直接械斗打起来了,发展什么的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受损。所以这就是集体力量好办大事,发展变革速度快;资本主义只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