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农民副总理”陈永贵留下遗嘱,要把所有积蓄捐给国家,但妻子坚决不同意

陶陶讲史 2025-08-19 12:23:10

1986年,“农民副总理”陈永贵留下遗嘱,要把所有积蓄捐给国家,但妻子坚决不同意,得知原因后,他十分自责地修改了遗嘱。   陈永贵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副总理”,因为他是一位地道的中国农民,常年与土地打交道。   1953年,陈永贵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人见人愁的烂摊子:集体没收入,家家都缺粮,吃水也困难。   陈永贵带领大伙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村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到了1959年,多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又让多灾多难的大寨面临巨大困难,庄稼浇灌没有指望,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   关键时刻,男女老少齐上阵、肩挑人抬牲口驮,长途跋涉艰难取水,总算渡过了难关。   稍缓一口气后,陈永贵吸取以往教训,克服侥幸心理,下苦功夫、笨功夫,在饮水、蓄水上做文章,新建蓄水池,开挖引水渠。一旦下雨,小则缓解旱情,大则可以蓄水,人畜用水得以解决,庄稼灌溉也有了保障。   为提高土壤肥力,陈永贵带领大伙挑选石块垒成梯田,筛选砂石铺设道路,背土上山改良土壤,几年时间,土地肥沃了,大寨田高产了,道路宽阔了,贫穷的大寨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旱缺水和道路不通的问题解决了,陈永贵又马不停蹄地咨询专家、走访老农,带领乡亲们解决土壤的盐渍化、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陈永贵练就了一身永不服输的倔强,越是困难越向前,困难面前不低头,大寨党支部一班人带着大伙,革命加拼命,无往而不胜,终于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天下没有白出的力,老百姓最信汗水的力量。   来年春天,绿油油的庄稼长势喜人,终于有了盼头。无奈天有不测风云,罕见的暴雨倾泻而下,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庄稼,冲塌了房屋。   一些村民看到眼前的惨状,伤心欲绝,痛哭失声:老天爷都不给咱活路啊!悲惨的境况,村民的绝望,陈永贵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   悲痛不能当饭吃!陈永贵这个铁打的汉子勇敢地站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勇敢的大寨人,再次火速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大寨人的拼命精神,终于感动了上苍。1962年,连续遭受大难的大寨,竟获得了历史罕见的大丰收。遭灾之时,大寨村谢绝上级的救济,靠自救渡过难关,不仅没要国家一分救济,还向国家贡献粮食数万斤,获得了山西省的隆重表彰。   陈永贵的英雄壮举,大寨人的感人举动,感动了山西省,传到了党中央。他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介绍经验。陈永贵出名了,大寨出名了,他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伟大领袖毛主席还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期间,陈永贵几次见到毛主席,还应邀参加了毛主席的寿宴。毛主席勉励陈永贵,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革命本色,作出新的贡献,争取更大光荣。   此后几年,陈永贵先后多次升迁,职务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但不管到哪一个位置,掌多大的权力,他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发扬大寨精神,和农民干在一起,苦在一起,打成一片。   1975年,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了国家领导,主管全国农业工作,但他不脱农籍,不迁户口,戴着头巾,穿着布鞋,依然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保持着农民本色。   五年后,陈永贵辞职,终于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农村。晚年患肺癌住院,病床上的他尽管重病缠身,却对绝症泰然处之。   他认为,人总是要死的,作为一个农民,却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多亏党的培养,如今得了绝症,再治也是浪费钱,还不如把全部财产8023元,捐给国家,用在国家建设上。   陈永贵告诉妻子:“我要对得起党和毛主席的教育培养。”   可妻子痛哭着哀求他,不要把财产全部捐出去,因为,他们的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需要用钱。   听完妻子说完原因,陈永贵这才一下子醒悟过来。他心里暗自自责,只想着一门心思多省点,为国家多做点贡献,却把家里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思索再三,陈永贵修改了遗嘱,捐给国家5000元,剩下的留给孩子读大学。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农民副总理”陈永贵,他的一生,都保持着农民的淳朴和本分,令人敬佩,令人敬仰。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陶陶讲史

陶陶讲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