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跌到9.9元消费者都嫌贵曾经300元一斤的“葡萄爱马仕”,如今跌到9.9元仍被吐槽“不值”,这场价格雪崩背后藏着行业的深层困境。
产能过剩是主因。2015年引入中国后,阳光玫瑰凭借高甜度和玫瑰香气迅速走红,批发价一度达150元/斤,高额利润吸引全国种植面积暴增近三倍,目前占国内鲜食葡萄总产量40%以上。仅湖南、湖北等主产区2025年出口量就同比增长30%,即便如此,国内市场仍供过于求,部分产区甚至出现“烧棚果”以5毛/斤贱卖的极端情况。
品质滑坡摧毁信任。低价阳光玫瑰普遍存在“大而无香”问题:为追求产量,果农放弃疏果控产,亩产从2000斤飙升至万斤,导致果粒缩水、甜度下降、香气消失。杭州水果店老板直言“现在的果子口感还不如普通青提”,消费者试吃后多选择加钱购买19.8元/斤的晴王。更严重的是,市场充斥着次果清园、水淹果等问题产品,抖音博主警示“9.9元三斤的阳光玫瑰可能有病害污染”,尽管专家澄清农药使用合规,但负面舆论已严重影响消费信心。
消费升级倒逼转型。当水果市场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阳光玫瑰的性价比短板凸显。同样价格带,蓝莓、车厘子等进口水果更受青睐;高端市场则被19.8元/斤的晴王、29.8元/斤的特级晴王抢占。与此同时,国内自主研发的“蜜光”葡萄凭借脆甜口感和10-15元/斤的亲民价,正在成为新宠,而“黑钻晴王”等新品种也在悄然布局替代市场。
破局关键在品质回归。河南农业专家指出,唯有严格执行亩产2000斤、单穗1.25公斤的标准,配合有机肥种植和标准化管理,才能重塑“阳光玫瑰”口碑。目前湖南、营口等地通过出口东南亚实现溢价,2025年出口量预计突破5000吨,这或许能为行业转型提供新思路。
你愿意为9.9元的阳光玫瑰买单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