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权威媒体曾公开发声:对美国来说,对抗、打压中国将是一场灾难!如今,消费增长的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9 14:00:38

美国权威媒体曾公开发声:对美国来说,对抗、打压中国将是一场灾难!如今,消费增长的钥匙被中国人握在手里,只有中国人消费,他们才能有更好发展!   2020年8月,《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特莉娜·范登·霍伊维尔发出警告:对美国来说,对抗、打压中国将是一场灾难! 四年多过去,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不仅验证了这一判断,更揭示出一个令美国尴尬的现实,消费增长的钥匙,正被中国消费者牢牢握在手中。   那么,为什么说美国对抗中国是灾难?霍伊维尔当时就点破要害,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大流行病这类真正的生存挑战,美国最需要的是国际合作,而非自我消耗式的冷战思维。 可惜美国政坛被必胜心态蒙蔽,误以为中国可以被征服,严重低估了中国与全球各国盘根错节的经济联系。   对此,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中国占全球生产的32%,消费仅占12%,美国却消费了全球的29%,生产只占15%,这种失衡正是全球化产业分工的结果。 关税大棒不仅未能重振美国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反而打乱了不少行业的复苏节奏,美国工厂从汽车到电子产品,其生产工具严重依赖中国机械与部件。 说到底,中国制造支撑着全球供应链的运转,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支柱。那么,美国真的能离开中国吗? 材料上,美国依赖中国稀土,因其深加工技术暂时无可替代,生产上,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其全产业链优势短期内难以撼动,消费上,中国商品消费规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达美国的1.3倍,更手握每年巨额贸易顺差,拥有强大的全球购买力。   更扎心的事实是,中国消费者已悄然成为全球市场的关键先生。 2024年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买家贡献了惊人的40%。 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奢侈品牌业绩系于中国消费者的选择。难怪那些曾经姿态高冷的国际大牌,如今争相在中国开店,甚至推出中国风限量款来讨好顾客。   不过,风向也确实在变,中国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精明务实。贝恩咨询的报告指出,奢侈品牌简单地添加个中国元素已不足以让国人掏钱,高昂的品牌溢价吸引力下降。 这并非消费降级,而是消费理念的迭代升级。奢侈品不再是社交刚需,合适的价格购买合适的商品成为主流。 京东折扣超市的火爆恰恰证明,中国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关键在于能否提供真正打动人心的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国际供应链的真相也让美国“脱钩”论显得格外苍白。 《华尔街日报》2023年底援引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揭示,即使产品最终从东南亚或墨西哥运往美国,其中很大一部分仍由中国企业的海外工厂生产,或依赖中国提供的关键原料。 但要知道,全球供应链网络早已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中国已然是这张网的核心节点,强行剥离谈何容易?   航运巨头的动向更印证了全球贸易重心转移,马士基CEO柯文胜直言:除美国以外,几乎所有地方的需求都很强劲。 地中海航运密集开通连接中国与秘鲁、西非的新航线,中国各大港口新增航线也纷纷指向拉美、非洲、东南亚。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猛增23.7%,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14.4%和13.8%。   2024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过半数在华日企、76%的在华英企计划维持或扩大投资。 而吸引他们的,是中国战略性转向高端制造与创新产业,是庞大消费市场、强大基础设施、快速产品迭代能力,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 如今,美国沉迷于单边霸凌,中国正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智慧,携手新兴市场构建更平等、更多元的全球经济新秩序。 那些逆流而动的势力终将明白,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当今世界,也绝不再是霸权主义可以肆意横行的舞台。   消费的钥匙握在东方手中,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未来全球经济的繁荣,越来越离不开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释放的澎湃动力。 参考资料: 《华盛顿邮报》:对美国来说,对抗、打压中国将是一场灾难——海外网 2020-08-13 美媒:为什么世界离不开中国——环球时报2025-07-18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