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瓒被捕时求饶:“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

波览历史 2025-08-19 14:18:01

张辉瓒被捕时求饶:“润之,你不要杀我!我有钱,我会叫我老婆拿钱、拿枪弹、拿红军所有需要的东西来换我的命!”然而,毛主席说了一句话,瞬间让张辉瓒无地自容。   这位几天前还在指挥部里拍着桌子喊“三天内踏平共匪巢穴”的中将,此刻军靴上沾满污泥,狐皮大衣被树枝划破,早已没了半分威风。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发动第一次“围剿”,张辉瓒主动请缨当先锋,他的第十八师是国民党军的“王牌”,清一色的德式装备,每个团都有迫击炮连,士兵穿的是保暖的呢子军服。   而当时的红军战士大多还穿着单衣,手里的枪五花八门,连子弹都得省着用。出发前,张辉瓒在誓师大会上指着地图说:“共匪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我第十八师一到,定能将其一网打尽!”   他甚至在给蒋介石的电报里夸下海口:“不出一月,必生擒毛主席、朱德献于委员长面前。”   可战场的走向却完全没按他的剧本走。毛主席看穿了他急功近利的心思,故意让红军佯装溃败,一步步把他引进龙冈这个“口袋阵”。这里两边是陡峭的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河谷,正是打伏击的绝佳地形。   12月30日清晨,山里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十米,张辉瓒的部队还在埋头赶路,突然山上响起冲锋号,红军战士从雪地里、树林里猛地钻出来,手榴弹像雨点般砸向敌军。   第十八师虽然装备好,但在这种地形里根本施展不开,不到半天就被红军包了饺子,张辉瓒在指挥部里被活捉时,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被俘后的张辉瓒很快就没了之前的嚣张。他知道红军物资奇缺,便想用钱和武器换命。   据当时看管他的红军战士回忆,张辉瓒一会儿说自己在上海有多少房产,一会儿承诺马上让家人送“二十万大洋、五百支步枪”,甚至还说可以“促成国共合作”。   可他忘了,自己在“围剿”路上干过的那些事。就在进攻苏区前,他下令火烧宁都县的几个村庄,理由是“村里有共匪家属”,结果把几百户百姓的房子烧成了灰烬。   在永丰一带,他还让士兵把抓获的红军伤员全部处决,美其名曰“斩草除根”。这些事早就传遍了苏区,连普通百姓都知道这位“张师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角色。   毛主席见到张辉瓒时,没有急着谈处置问题,而是先问他:“张师长,你在宁都烧老百姓房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落在红军手里?”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在场所有人的记忆。   旁边的红军战士想起了家乡被烧的亲人,押解的百姓代表忍不住骂出声来。张辉瓒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里嘟囔着“我是奉命行事”,可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毛主席接着说:“红军打仗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稳过日子。你拿再多钱,能赔得起那些被你害死的人命吗?”这句话戳中了要害,张辉瓒再也说不出讨价还价的话,只能瘫坐在雪地里。   其实张辉瓒的求饶,暴露了当时国民党将领的普遍心态。在他们眼里,战争就是一场利益交换,赢了能升官发财,输了能用钱赎命,根本没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这种观念在国民党军队里根深蒂固,也难怪他们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反观红军,从建军起就立下规矩: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对待俘虏要优待。   但这种优待有个底线,对双手沾满百姓鲜血的战犯绝不姑息。当时红军的俘虏政策里写得很清楚:“普通士兵愿意留下的欢迎,想回家的发路费;军官只要没血债,也可以释放,但对民愤极大的战犯,要交给群众公审。”   龙冈大捷后,苏区政府把张辉瓒押到各村镇示众,百姓们纷纷来控诉他的罪行。   这也让张辉瓒彻底明白,自己欠下的不是钱能还清的债。最终,苏区政府根据群众的要求,依法处决了张辉瓒。   这个结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国民党那边骂红军“不讲人道”,可苏区的百姓却拍手称快,说红军“为老百姓做主”。   当时的报纸对这件事有不少报道,国民党的报纸把张辉瓒说成“壮烈殉国的英雄”,可苏区的宣传册却用事实说话,把他烧杀抢掠的罪行一条条列了出来。   这种对比让更多人看清了真相,不少原本对红军不了解的人,通过这件事知道了红军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队伍。   后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时,很多国民党士兵听说对面是红军,干脆放下武器投降,因为他们知道红军“不杀俘虏,还讲道理”。   现在再回头看这段历史,张辉瓒的求饶和毛主席的回应,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种是把战争当生意,把人命当筹码;另一种是为正义而战,为百姓谋福。   张辉瓒到死可能都没明白,他输的不只是一场战役,更是民心。而红军赢的也不只是缴获的武器弹药,更是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成了红军后来能在一次次围剿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资料:张辉瓒毙因新说——中红网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