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当面抛出条件:“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将决定未来中欧关系的走向,希望中国用实际行动帮助终结俄乌战争,” 过去几年中欧关系一直像坐过山车,既有合作也有摩擦,经贸上,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中国则对欧洲的白兰地、猪肉展开反制调查。 2024年底,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猛增,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卡了欧盟供应链的脖子,这些摩擦让双方关系蒙上阴影,更深层的问题,是欧盟对中国和俄罗斯走得太近感到不安。 2025年5月,国家主席访问莫斯科,参加俄罗斯二战胜利日阅兵,欧盟觉得这是中国在给俄罗斯“撑腰”,虽然中国一直说自己保持中立,呼吁通过外交解决问题。 欧盟认为,中国跟俄罗斯的贸易增长、关键物资的出口,变相帮了俄罗斯的战时经济。 冯德莱恩这话,其实是在给中国划重点,中欧关系不只是生意上的事,还跟全球安全挂钩,她希望中国用自己在俄罗斯的影响力,推一把俄乌和平谈判,这不仅是欧盟的期待,也是他们对当前局势的焦虑。 俄乌战争从2022年打到现在,已经搅乱了全球格局,对欧盟来说这不只是欧洲后院着火,更是国际秩序的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觉得中国有责任站出来,帮着把这场仗停下来。 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谨慎,官方多次说自己不是冲突的当事人,支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2024年,王毅外长跟乌克兰外长通话时也表示,中国关注乌克兰局势,希望靠外交努力找到出路,但欧盟和其他西方国家总觉得中国在“暗助”俄罗斯。 通过中间公司出口无人机引擎之类的东西,尽管中国官方否认了这些说法,这种争议让欧盟觉得,中国的中立有点“偏心”。 现在冯德莱恩把话挑明,等于把中国推到了聚光灯下,你选哪边决定了中欧关系是继续合作,还是滑向对立。 站在中国的角度这是个两难选择,俄罗斯是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多年互信上,欧盟是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上分量不轻夹在中间,中国得在战略和经济利益间找平衡。 如果加大对俄制裁或施压,可能伤了中俄关系,如果啥都不做又可能让欧盟更不爽,影响中欧合作大局,冯德莱恩的表态虽然强硬,但也透出欧盟不想跟中国彻底翻脸。 2023年她就说过,战略脱钩不符合欧洲利益,欧盟更想“去风险化”,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次峰会上,中欧在气候合作和稀土交易上也有些进展,说明双方还有不少共同利益。 中国要怎么回应?可以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跟欧盟加深合作,缓和贸易摩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电池产业链上多下功夫争取双赢。 可以在俄乌问题上多做点建设性的事,比如推动多边和平谈判,或者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这样既能回应欧盟的关切,也能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中欧关系不只是两国的事,还影响全球稳定,现在国际局势碎片化,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市场和力量,有责任维护多边主义。 冯德莱恩的话虽然直白,但也给双方开了个对话的窗口,中国如果能用实际行动回应,在俄乌问题上多点外交努力,或者在经贸上多让点利,或许能为中欧关系注入新信任。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