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黑龙江阿城转子山,村民们正挖着土豆,突然,一村民弯腰捡起一块金属疙瘩,见无人注意,迅速藏入怀中,不多时,他借口有事,便急匆匆赶回家中。 黑龙江阿城转子山脚下,那地方农村条件一般,村民从小帮家里干农活,种地为主,没上过多少学,就认得几个字。结婚后生了俩孩子,一家子住土坯房,靠种土豆玉米过日子。每天起早贪黑下地,春天播种,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歇着点。村里人多是这么过,他也一样,偶尔帮村里修路分担事,经济紧巴巴的,孩子上学都得省着花。转子山那片地土好,但坡多,干活累人,他手上有老茧,日子平平淡淡,没啥大起伏。听说过古董值钱的事,但没当真,就埋头干自己的。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了点,他还是守着那几亩地,维持一家温饱。 挖土豆那天,村民们分散在地里劳作,这位村民用锄头刨地,碰到硬东西,低头捡起那块金属疙瘩,四下瞅瞅没人看,就藏进衣服里。过会儿他说不舒服,得回家,别人也没多问,他就走了。回家后栓上门,从兜里拿出来擦干净,看见是块小银铤,弧形头,腰细扁平,长4.8厘米,重60克,上头刻着字,他不认识,但觉得像古时候的银子。接下来半个月,他吃睡都不踏实,琢磨怎么处理这玩意儿。私藏怕出事,卖又不知道咋卖。最后他决定去文物部门上交。工作人员先接过去,以为普通银铤,不稀奇,这类东西存世不少,工艺一般。但仔细看字样,认出是金代的承安宝货,一两半的规格,这在钱币史上很重要,是白银第一次当主币。 金代那时候,1197年承安二年,金章宗推行币改,因为纸币贬值,铜钱缺,就把五十两的大银铤改成一两到十两的小承安宝货,当应急措施用。但私铸假币多,信用崩了,商人不用,店铺关门,1200年承安五年就停了。存世少,这块银铤上刻承安宝货壹两半,还有库部区的花押,背面有气孔,是浇铸时气体跑出来的痕迹。史书提过这币,但没说形状工艺,这块实物补上了空白。之前1981年,黑龙江人民银行清点杂银时找到四块类似,但没参照,以为假的差点扔了。这块一出,证明那些也是真品。后来又在别处发现几块,总共九件,现在是稀罕货。
“这个司机大哥火了!”黑龙江牡丹江,一吊车师傅深夜救援侧翻挂车,原本双方讲好20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