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潮汕人、闽南人到底是不是中原移民?是不是比现在中原人“汉族血统更纯正”?
先说结论,客家人的唐朝中原父系基因占比超过当代中原人,语言也包含唐代中原语调,但客家人的母系大多数是南方当地百越人,客家人的常染色体接近南方土著,外貌已经与南方土著无异。
闽南人保留着最多的唐朝中原语言,唐朝中原父系基因和当代中原人差不多,但母系同样以南方当地土著为主,常染色体同样接近南方土著,外貌和南方百越比较接近。潮油人是闽南人向广东方向迁移的人群,基本上和闽南人差不多。
客家人的核心聚居区比如广东梅州、河源的父系Y染色体单倍群M122占比高达74-80%,尤其是M117高频。山东的M122占比为67.5%,河南的M122占比为62.6%。M122为中原汉族典型父系单倍群,说明梅州客家人有着比中原更高占比的父系基因,也说明客家人族谱、祠堂里的中原记载是真实可靠的,他们确实就是中原人后代。
不同地域的客家人的M122占比不同,梅州、河源最高,接近80%。福建西部山区、江西南部的客家人M122占比为60%左右,广东其他地区占比也在60%左右。四川客家因迁移四川,占比降至50-55%,主要是混入了西南土著藏羌基因。广西客家和当地苗瑶族通婚较多,占比降至45-50%。
梅州客家母系的中原母系占比只有40%,闽南人占比只有25%,潮汕人占比更低,只有20%左右。梅州客家人母系主要是畲族,闽南人母系主要是南方百越人B4a/F1a1,潮汕人母系主要是侗傣系R9b/B5a。这些数据都说明了这些南迁的汉族父系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中原占比,但母系大多数为南方土著为主。
客家人常染色体中南方汉族成分已经达到了35-50%,闽南人南方汉族成分达到了45-55%,潮汕人南方汉族成分达到了50-60%
闽南语保留了唐朝时中原语的入声,客家话保留全浊声母,这说明这些南迁汉族在父系、语言方面确保保存了唐朝中原的核心特征,超过了现代北方汉族。另外就是礼制上保留了中原礼制,客家、潮汕人的祭祖均延袭中原礼制。
客家人的母系、常染色体基本上已经南方本地化,外貌是常染色体的外在体现,客家、潮汕、闽南人和南方土著外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仅就外貌而言,当代陕西人,尤其是关中人因父系基因+母系基因+常染色体综合保留了唐代基因最多,因而无论是基因还是外貌最像古中原人,关中人也称得上是古中原人活化石。许多陕西人的兵马俑脸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张艺谋。
客家人、闽南人、潮汕人虽然不是“最纯的汉族”,但其对于中原的文化认同值得尊重,确实保留了唐代中原人的父系基因、语言、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