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理辞职逃了!同时得罪中俄,国家被拖到崩溃!7月31日,立陶宛总理,把经济搞到濒临破产后,宣布辞职溜走。 帕鲁茨卡斯的辞职直接导火索源于近期曝光的商业丑闻,立陶宛反腐败机构调查发现,其亲属控股的Dankora公司曾获得欧盟补助资金,转而采购总理持股49%的Garnis公司产品。 更令人震惊的是,帕鲁茨卡斯本人拖欠2012年法院判决的4900欧元赔偿金长达十余年,直到2025年7月才偿还。 这些指控迫使总统瑙塞达在7月24日发出最后通牒:两周内澄清指控或辞职,最终,这位上任仅8个月的总理选择在议会投票前撤离。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外交政策的双重失误,2021年允许台湾设立所谓“代表处”后,立陶宛对华出口额从2021年的23.8亿欧元暴跌至2024年的3.2亿欧元,木材、乳制品等支柱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维尔纽斯港口堆满滞销货物,1300多家中小企业倒闭,6.3万人失业,而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封锁加里宁格勒过境通道的举动,直接招致俄罗斯切断80%的天然气供应,迫使立陶宛以三倍价格从美国进口能源,工业电价飙升至每兆瓦时300欧元。 外交困局加剧经济困境,中国商务部2025年8月将两家立陶宛银行列入制裁名单,直接切断其与中国市场的金融通道。 试图以克莱佩达港换取200亿欧元贷款的提议遭北京冷处理,而欧盟承诺的6亿欧元援助仅到位900万欧元。 能源转型更成灾难,波罗的海三国脱离俄电网后,立陶宛电价在2025年2月暴涨42%,全国爆发多起抗议活动。 新任总理英加·鲁吉涅内面临严峻挑战:既要修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自中东欧进口增长12%,唯独立陶宛商品持续归零;又需应对俄罗斯能源禁令,同时平衡欧盟的财政紧缩要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评估显示,立陶宛若想恢复经济稳定,至少需要5年时间进行结构性改革。 立陶宛的教训证明,在国际政治的棋盘上,没有哪个小国能通过站队赢得生存空间,当政治精英将国家命运押注在虚幻的“价值观同盟”时,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民众。 随着帕鲁茨卡斯辞职,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站在了历史转折点——是继续在对抗中沉沦,还是回归务实外交重建经济根基,答案将决定其未来命运。
为何西方敢惹俄罗斯却不敢动中国?两场战争打醒全世界!北约30国敢围堵俄罗斯,却
【67评论】【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