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圈最近热度拉满。就在 2025 光合组织领导人大会上,海光又给 C86 处理器加了一把火。新一代 C86,不只是性能再突破,更重要的是开始真正往“商用+AI”场景里扎。 为什么说这是关键?过去国产高端算力大多还停留在“能用”的阶段,用在政务、金融这些关键领域没问题,但要走向更广的产业,特别是火热的 AI 应用,还差一条能跑通生态的路。 这次新一代C86的升级固然亮眼,可更值得关注的,是 DCU 加速器在“类 CUDA”环境的兼容性。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几乎是 AI 应用能不能跑得顺的分水岭。有了兼容性,企业不用重新适配,主流AI框架就能直接跑起来。难怪新华三、联想开天、紫光这些大厂第一时间跟进新品,这说明产业界对 C86 的商用价值已经形成共识。 但算力能不能普及,不只是硬件层面的事。海光这次在软件生态上也下了狠功。自研的 GPU 开发工具 DTK、AI 基础软件 DAS、应用平台 DAP,加上与近400款主流大模型的适配,几乎覆盖了市面上的开放模型。不管是轻量级推理,还是云端大模型训练,这套体系都能托底,大大降低了企业用 AI的门槛。支撑这个体系落地的,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协同。 再看生态层面,“星海计划”聚合上下游,把芯片、整机、应用软件串成一条链,“强芯固基”计划则更重视软件合作,把硬件潜能释放出来。这种软硬协同、产业链共振的打法,本质上是在把“技术突破”转化为“商业落地”。 可以说,国产算力正处在从“能做”到“能用”的关键转折期。C86 正在搭建一座桥,一端是追平国际的硬件实力,另一端是 AI 带动的庞大产业需求。只有真正打通商用场景、穿透复杂 AI 生态,国产高端算力才能在商用市场站稳脚跟。 国产化 芯片 算力 科技
风向彻底变了,西方国家的这个报道,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
【11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