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欧美车企还能靠百年积累的技术壁垒继续赚钱?实际恰好相反,他们这些年构筑的产业壁垒,已经在电气化的浪潮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更可怕的是,该瓦解不是渐进式的,而是断崖式的。 欧美车企最骄傲的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构建的庞大技术体系,可在新能源汽车面前,这些技术体系已经一文不值。 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发动箱和变速箱,因为电池可以平铺在底盘上,导致底盘不需要太多调校,就能直接达到70分以上的水平。
这导致,欧美车企用上百年时间积累的4.3万项燃油车专利,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变成了无用资产。 更要命的是,他们不可能轻易将这些包袱甩掉,再全心全意投入到新能源车的研发中。 因为他们现在还在收取相关专利费,若现在就甩掉燃油车的话,每年千亿元的专利费可就没了。
但要是不甩掉,就意味着丧失了未来,你说他们难不难? 这上百年来欧美车企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供应链,本国生产一些高尖端的东西,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则使用组装方式制造组装,但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中国也可以生产高端的东西,还可以制造整车。一辆车从轮胎到芯片,中国都可以制造,让他们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更可怕的是,当汽车进入了AI智能时代以后,欧美车企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消失。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当中,他们可谓一步错,步步错。
这直接反映在销量上,现在的三大一线豪车,也就在燃油车领域中还能拔得头筹。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基本成了杂牌车。 这逼着奔驰汽车CEO不断高喊,中国新能源汽车属于达尔文式的内卷,对整个行业都是没好处的。 当然他的呼吁没有什么作用,中国汽车该怎么内卷还怎么内卷。但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留给欧美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现在这些车企已出现了即将崩溃的征兆。人才大规模转岗,资本开支急剧转向,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他们也想努力,但数十年间高福利培养出来的一大堆下午只知道喝咖啡的工程师,怎么可能拼得过中国工程师? 况且游戏规则也已经彻底转变,没有智能驾驶的车辆,未来就和诺基亚差不多,注定被淘汰。
陈醉
怎么只骂中国车,特斯拉不是新能源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