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物质基础】 昨天谈了永乐皇帝为什么要搞郑和下西洋——这个中国历代王朝中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评论了《明史》中所罗列的几点理由。今天谈他能实现这一浩大工程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首先是造船。永乐皇帝为什么要造那么多庞大的战船?没有这二百多艘战船,肯定无法实现郑和下西洋。永乐皇帝的基本盘起于现在的北京,他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虽然打败了江南的建文帝,但北方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且他无法常驻南京,巩固统治,于是又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 只是当时漕运已经不堪重负,永乐四年(1406),他提出“海陆兼运”,这样就在南京造大船,也可以走海路,进渤海经天津入北京。 明成祖发展海军的思路是正确的,这样也可以打败日本倭寇和海匪海盗。那么,郑和下西洋实际上也就是发展海军、保障安全的必然产物。 其次,当时造大船也可以带动一系列因造船而发展出来的手工业。这方面明成祖也是花费了很大力量,并且办到了。 但是郑和下西洋终究是官营经济,一开始下定决心做还真正做成功了。但长期如此,就违背了明朝的经济规律,江南的造船业和其他手工业就逐渐吃不消,大量匠籍逃跑。官员们还趁这个大型工程,不断地搞摊派,实际上就超出了当时江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所以明宣宗强撑着又搞了一次下西洋,明英宗刚有这方面的念头,就被大臣们否定了。为了杜绝后患,他们还把之前积累的资料焚之一炬。于是就彻底没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了。
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崇拜金钱的,往
【68评论】【4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