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第七次海试后,西方媒体彻底沉默了,他们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西方航母服役百年了,却还不如一个仅仅拥有航母十几年经验的国家,当初连福特号航母都要10次海试才能测试舰载机电磁弹射,凭什么福建舰第七次就敢在渤海湾进行实战演练? 就说那电磁弹射吧。美国福特号当年为了这玩意儿,海试愣是搞了十次,每次都出点幺蛾子,要么是弹射功率不稳,要么是舰载机挂钩出问题,折腾了好几年才敢让F-35C真刀真枪上。 可福建舰才第七次海试,就直接在渤海湾拉满了实战氛围,歼-35从甲板上呼啸而起的画面,被卫星拍下来传到国际论坛时,多少人盯着屏幕愣神。 这速度不是凭空来的。辽宁舰刚入列那会儿,咱们连舰载机飞行员都得摸着石头过河,每次起降都像闯鬼门关。 可现在不一样了,山东舰积累的甲板调度经验,直接成了福建舰的铺路石。就拿升降机来说,山东舰用的是传统设计,福建舰直接上了电磁弹射配套的一体化升降系统,省去了多少磨合时间?西方专家总说“一步一个脚印”,可他们忘了,中国工程师最擅长的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往上跳。 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用的是交流供电系统,毛病出了一堆,到现在故障率还居高不下。福建舰呢?直接上了中压直流供电,这玩意儿是马伟明院士团队啃了十几年的硬骨头,效率比美国的高了三成还多,稳定性更是没得说。 有军迷扒出卫星图,说福建舰海试时,连续弹射了不同重量的舰载机,从歼-35到预警机,间隔时间比福特号缩短了一半,这背后就是供电系统的底气。 西方媒体以前总笑咱们“造舰像搭积木”,可他们没看到这积木块里的门道。福建舰的甲板特种钢,屈服强度比美国尼米兹级高了20%,能扛住歼-35的尾焰高温,这材料技术是鞍钢集团用了五年时间,在711个日夜的试验里熬出来的。还有那个甲板涂层,防滑系数比福特号高15%,舰载机轮胎在上面刹车,距离能缩短四米,这细节里藏着多少工程师的头发? 更让他们看不懂的是整个体系的配合。第七次海试时,山东舰正在南海演训,辽宁舰在西太平洋巡航,三大舰队的驱逐舰、核潜艇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给福建舰撑起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美国航母战斗群练这套用了几十年,咱们用十几年就摸到了门道。有消息说,福建舰这次海试,还测试了和卫星的实时数据链,舰载机升空后,能直接调用卫星的侦察信息,这效率连五角大楼的报告里都忍不住提了一嘴。 当初福特号海试时,光电磁弹射系统就有上百名美军技术人员跟着,出了问题还得找承包商来修。福建舰不一样,从设计到建造,全是自家团队,出了问题当场就能改。有参与过项目的工程师说,海试时发现一个弹射器传感器的小毛病,连夜就联系厂家优化了算法,第二天就重新测试,这反应速度,西方那些层层外包的军工复合体根本比不了。 西方总觉得航母发展得按他们的剧本走,先搞蒸汽弹射,再玩电磁弹射,一步都不能错。可福建舰偏不,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上电磁,还成了。这就像当年他们玩功能机玩得正欢,咱们直接上了智能手机,不是不按规矩来,是咱们的规矩里,本来就藏着后发优势。 现在渤海湾的海风吹过福建舰的甲板时,那些曾经聒噪的西方媒体大概终于明白了:百年经验有时候是财富,有时候也可能是包袱。中国航母的路,从来不是跟着他们的脚印走,而是踩着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往上冲。第七次海试的实战演练,不是炫耀,是实力到了那一步,自然就该有的动作。
印媒:中国海军正在建造“最大的”航空母舰 一艘排水量超11万吨的巨型航母悄然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