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军头顶稻草躲过新四军哨兵潜入村中,副团长吴焜在团部无意抬眼,发现稻草在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8-20 12:09:31

抗战中,日军头顶稻草躲过新四军哨兵潜入村中,副团长吴焜在团部无意抬眼,发现稻草在动,拿起望远镜一看,吓了一跳,日军怎么摸到这来了! 吴焜,1910年出生于四川万县一户穷苦人家,父母早年病故,两个哥哥也先后夭折。为了填饱肚子,他做过放牛娃,当过纤夫。这样的苦难童年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1930年,他参加了红军川东游击队,同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川军到红军,再到新四军,吴焜一路征战。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吴焜所在部队被编为十七师五十团,吴焜任团长。长征途中,他带领部队打了不少恶仗,历尽艰险,终于到达陕北。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底,吴焜调到新四军工作,任第三支队第六团副团长。 1938年10月,正值秋收时节,第六团东进苏南敌后,协同团长叶飞在金坛、镇江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战斗。经过连日征战,部队疲惫不堪,叶飞决定在茅山附近的小村庄里休整。就是这个看似安全的决定,差点让新四军遭受重创。 那天黎明,日军动用了一个精心策划的伪装战术。他们头戴青稻草编织的帽子,身披稻草外套,利用田间收割后散落的稻草堆作掩护,一点点向村庄摸近。这招确实高明,在晨雾朦胧中,远看就像是普通的稻草堆。 村口的新四军哨兵昨夜值班,此时正困意正浓。远远望去,那些”稻草堆”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哨兵以为是晨风吹动,并未引起警觉。 关键时刻,副团长吴焜救了全团。他正准备送一位连长出门布置警戒,习惯性地朝窗外看了一眼。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那些稻草堆的移动轨迹太过规整,绝不是风吹所致。 吴焜立即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透过镜头,真相大白!那些根本不是稻草堆,而是伪装的日军!他们正在向村庄包围过来,距离已经相当危险。 危急时刻,吴焜果断应对。他大喊一声:“一排,迅速控制东北方向的阵地!”这声大喝如惊雷般划破了村庄的宁静,紧接着枪声大作。战士们从睡梦中惊醒,抓起武器迅速投入战斗。 一排的战士动作极其迅速,抢占了东北的制高点,形成了有利的防御态势。吴焜亲自带着主力部队冲向西南制高点,与一排形成犄角之势,有效钳制住了进攻的日军。 面对新四军的突然反击,原本打算偷袭得手的日军顿时乱了阵脚。他们万万没想到,自以为完美的伪装计划会被识破,更没料到新四军的反应如此迅速。 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常常亲自吹响冲锋号率部重创敌人。这次也不例外,吴焜亲自带头冲锋,战士们士气高涨,展开反攻。日军见偷袭不成反遭重创,只得狼狈撤退。 趁着日军撤退的间隙,吴焜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从反方向迅速撤出村庄,钻进了茅山深处。这次遭遇战虽然有惊无险,但给新四军上了宝贵的一课——在敌后活动,时刻不能放松警惕。 这次危机处理得当,进一步奠定了吴焜在部队中的威望。1939年4月,第六团向苏常太、澄锡虞地区挺进,开辟东路抗日战场。5月初,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会合,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第六团被编为”江抗”第二路。吴焜任”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 随后的日子里,吴焜指挥部队连续取得胜利。1939年6月24日晚,吴焜率部夜袭苏州浒墅关火车站,全歼日军55人和伪军1个中队,焚毁车站,炸毁铁轨,致使日军重要的交通线宁沪铁路停运3天。7月23日晚,参加夜袭虹桥机场的战斗。在国内外造成重大影响,极大地振奋了上海及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 吴焜有个绰号叫吴老虎。江南的敌伪和顽固分子从无数次挫败中认识了他,“吴老虎”的名头因而不胫而走。每当听到”吴老虎来了!“的喊声,敌人往往不战而逃。 可惜的是,这位抗日英雄的生命定格在了1939年9月。吴焜率江南抗日义勇军6团撤离东路地区。撤离途中,在江阴马镇乡湖塘里定山一带遭到”忠义救国军”的突然袭击。吴焜在指挥战斗时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从那次茅山村庄的机警发现,到血洒江南大地,吴焜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吴焜牺牲后,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举行追悼会,陈毅致悼词,表达对烈士的哀思。新中国成立后,吴焜烈士墓由江阴迁至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 一个无意的抬眼,一次机警的发现,挽救了整个部队。吴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军人的职业敏感。你觉得在战争年代,像吴焜这样的警觉性对军队有多重要?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33
历史趋势解码

历史趋势解码

预测历史趋势,揭示背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