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宣布了! 2025年8月20日最新消息,白宫宣布从8月7日展开"让华盛顿安全"行动以来,短短两周已在华盛顿特区逮捕465人,光18日一晚就抓了52人,其中包括一名非法移民。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8月19日宣布:自8月7日启动“让华盛顿安全”行动以来,联邦执法部门已在首都逮捕465人,仅18日一夜便抓捕52人,含一名非法移民。 这场以“清理犯罪”为名的行动,实则是特朗普借国民警卫队的枪杆子,向民主党主政的华盛顿特区发动的一场“联邦夺权战争”。 莱维特宣称的465人被捕数据,与华盛顿市长缪里尔·鲍泽的官方统计形成荒诞反差。特区警方记录显示,同期暴力犯罪报案数同比下降12%,街头流浪者减少7%。 司法部调查更揭露核心矛盾:特朗普指控特区警方“操纵犯罪数据”,而联邦特工在逮捕现场将街头摊贩、涂鸦青年甚至地铁逃票者统统计入“暴力罪犯”名单。 这种数据造假早有先例,2020年“黑命贵”运动中,特朗普政府将和平示威者与暴徒混为一谈,只为证明“法律与秩序”人设。 国民警卫队的战术暴露政治意图。800名士兵携带M4卡宾枪巡逻商业区,却绕过富人聚集的乔治敦;突袭流浪者营地时没收药品和食物,却对芬太尼毒品交易网络视而不见。 最讽刺的是,行动首日逮捕的103人中,43人因“非法集会”被控,实则是在市政厅前抗议联邦接管警局的市民。 特朗普此次行动的法律依据《哥伦比亚特区自治法》第740条,本是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后防止地方瘫痪的应急条款,如今被滥用为政党斗争工具。 民主党籍市长鲍泽已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此举“违宪且侵犯地方自治”,但特朗普团队早有准备,司法部长邦迪援引1827年“加尼特诉费城案”,主张首都治安属“联邦专属管辖权”。 这场法律战本质是选举政治的延伸。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同步启动对鲍泽的“渎职调查”,传唤其提交十年治安档案。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煽动支持者:“看看这些民主党城市多腐烂!”类似剧本曾在1967年底特律骚乱时上演,时任总统约翰逊派空降兵接管城市,却因过度武力引发全国抗议。 特朗普的华盛顿行动绝非单纯治安整治,而是精心设计的政治工程。中期选举筹码:共和党急需翻转弗吉尼亚州议会席位,而毗邻的华盛顿“犯罪地狱”叙事可煽动郊区选民恐慌。 权力测试场:若联邦接管特区警方不被最高法院驳回,芝加哥、纽约等民主党大本营或成下一目标。转移外交压力:俄乌和谈陷入僵局,阿拉斯加会晤未达预期,国内强硬行动可掩盖外交挫败。 深层动机藏于特朗普的家族利益。伊万卡旗下地产公司正游说国会,要求将部分流浪者营地改造为商业项目。 贾里德·库什纳的私募基金低价收购特区警局附近地块,押注联邦改造推高地价。这种“公私利益捆绑”,与19世纪纽约特威德集团借市政工程贪污如出一辙。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FBI局长胡佛发起“剿匪运动”,三年击毙或逮捕300名“悍匪”,媒体欢呼“美国重获安全”。但历史档案显示,死者中包括被诬陷的工会领袖、少数族裔活动家,真正银行劫匪仅占两成。这场运动真实目的是转移大萧条民怨,巩固联邦调查局扩权。 近百年后,特朗普的国民警卫队复制相同剧本。特区街头装甲车巡逻的画面,通过福克斯新闻传遍保守州乡村;被捕者中拉美裔占67%、黑人占28%的族裔结构,精准刺激目标选民神经。 当支持率因行动攀升5个百分点,特朗普火速宣布:“芝加哥将是下一站!”,治安只是外衣,政治收割才是内核。 联邦接管警方仅两周,华盛顿特区已付出沉重代价:7名流浪者因没收取暖设备冻死街头;小企业客流量暴跌40%;特区法院积压2000份保释听证,司法系统濒临崩溃。 更深远伤害在于信任崩塌,非裔社区流传“穿连帽衫出门可能被当作帮派分子”,白人精英区家长开始雇佣私人保镖。 司法部调查组发现致命漏洞:为凑足逮捕指标,国民警卫队向线人支付赏金举报“可疑行为”,催生大量诬告案件。 这种国家鼓励的告密文化,让人想起麦卡锡主义时期的“美国主义妇女反共联盟”,妻子举报丈夫、邻居互揭黑料的社会裂痕正重新上演。 当国民警卫队的装甲车碾过宾夕法尼亚大道,特朗普在白宫草坪向支持者挥手:“我们正在夺回首都!”但特区内战纪念堂的石碑上,林肯的名言依然清晰:“不对任何人怀恶意,对所有人心存善念。” 465人的逮捕数字终将被遗忘,但联邦士兵持枪接管美国城市的画面将载入史册。这场“法律与秩序”大秀终将落幕,而它撕开的民主伤口,党派恶斗超越法治共识、联邦强权碾压地方自治、政治表演践踏真实安全,可能需要一代人来愈合。 毕竟,当国家机器沦为选举工具时,没有一座城市能真正安全。 信息来源: 白宫称8月7日以来华盛顿特区已有465人被捕 光明网2025-08-20 07:28
特朗普又停下讲话找人了。他正在讲华盛顿的犯罪问题,突然扭头扫视台下,喊起白宫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