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火到人民日报了!”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

冰枫看历史 2025-08-20 17:43:48

[月亮]“火到人民日报了!”小学生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突然其中一名少先队员解下红领巾,以为是不得劲重新戴的,不料他竟然往前迈了一步将红领巾轻轻系在了“小英雄”颈间,另一名学生也将自己的红领巾给另一个“小英雄”系上,然后他们一起向“小英雄”敬礼鞠躬。“最美传承”具象化了! 信源:人民日报——最美传承”具象化!少先队员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解下红领巾轻轻系在“小英雄”颈间,围观的小朋友们立正敬礼,鞠躬致敬。 井冈山精神在这一刻穿越了时空,彻底具象化了!这就是我们红色基因里的种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样刻进骨子里的敬仰,才是强国之源泉! 建军节当天下午,一群小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参观,视频记录下他们一系列感人的举动。在博物馆里,两名孩子率先解下胸前的红领巾,郑重地系在“小英雄”雕塑的脖子上。接着,更多的小朋友们一起向雕塑敬礼、鞠躬。 这段视频迅速走红,无数网友被触动。大家纷纷留言说,井冈山精神在这一刻穿越时空,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红色精神真正得到了传承。这个简单的行为,不仅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更是红色精神在当代少年儿童心中生动延续的证明。 博物馆里有一组雕塑,刻画的是少年队儿童团站岗放哨的场景。当年,这些“娃娃兵”只有7到12岁,因为红军兵员紧张,他们承担了重要的侦查、警戒和哨兵任务,表现出过人的机智和勇敢。雕塑凝固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英勇瞬间。 建军节那天下午,小男孩乐乐的目光被这组雕塑牢牢吸引住。他久久地望着这些小英雄的形象。接着他出人意料的解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旁边的人起初以为他只是要整理红领巾。然而,乐乐却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柔而庄重地把红领巾系在其中一尊“小英雄”雕塑的颈间。鲜红的红领巾和冰冷的石像形成打动人心的画面。他系红领巾的动作虽然慢,有些笨拙,但异常认真,比学校升旗仪式上还要郑重。 小女孩朵朵受到乐乐的感染,也解下自己的红领巾,为旁边的“小英雄”雕塑系上。朵朵系红领巾时还小声对雕塑说了什么,想来肯定是一些祝福和精神上寄托。 接着现场六个小朋友都纷纷整齐地站成一排,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雕塑郑重地敬队礼,然后鞠躬。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肃穆和崇敬,眼神里透出对革命先辈无限的敬仰。 我们都知道,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它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它不仅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更在当年的儿童团小英雄和现在的少年儿童之间建立起一道无形的力量。 而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更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孩子们为“小英雄”雕塑系上红领巾,这像是一场直接触动人心的精神接力。它把抽象的井冈山精神具体化,让它穿越时空,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红领巾和“小英雄”雕塑之间仿佛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象征着过去和现在的精神融合与传承。 这种纯真质朴的敬意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一位曾参加过儿童团的老奶奶,经历过战争年代,看到视频后特别高兴,她觉得革命精神没有断代。而孩子们的自发行为,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的体现。 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能够深入内心,在特定时刻自然萌芽的“种子”。很多家长表示,孩子这种理解和表达“尊敬”的方式,比说一百句“要尊敬先辈”都管用。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敬意。 一个简单的系红领巾、敬队礼的动作,可能比成年人一百句说教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近年来,学演课本剧、担任小小讲解员、重走革命路等互动活动,让革命先烈从教科书上的文字变成了孩子们可以感知、可以学习的榜样。 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为孩子们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的空间。孩子们在没有大人引导下自发做出的举动,正是这种体验式教育价值的生动体现。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对这件事做出了积极回应,不仅在雕塑旁立了一块小牌子,记录了这次事件。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会妥善保管这些红领巾,等攒多了就办个小展览,展示孩子们这份心意。 展望未来,虽然孩子们长大后可能会忘记具体细节,但这份为“小英雄”系红领巾、敬礼的记忆将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珍贵的“红色种子”。这份记忆会伴随他们,和这份崇敬坚定地走下去。 这样的红色传承故事,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让井冈山精神永远闪耀光芒。他们的行为不仅是铭记革命历史,更是红色精神在新一代身上传承和延续的生动写照,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别再说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啦,其实他们心里门清,所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会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我们社会各界能继续将红色火种播撒在更多少年儿童心中,培养他们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样,红色基因就能永葆活力,英雄形象也能始终鲜活。

0 阅读:0
冰枫看历史

冰枫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