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靖康之变“太原保卫战”900周年,我觉得必须要写一篇文章,纪念一下抗金守城的太原人民,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1125年12月18日,金国主帅完颜宗翰自大同南下,率10万大军直扑太原。太原是北宋在河东最后的战略枢纽,一旦失守,金军即可长驱渡过黄河,直扑北宋都城汴京。
当时守太原的王禀部仅3000余人,加上临时征的民兵,总数不足1万人。
金字宗翰部10万人,拥有抛石机、火砲、洞屋等攻城器械。
王禀与太原知府张孝纯在太原城外再筑重城、挖壕堑。城内百姓运石、拆屋为砲,妇女老幼负责磨面、缝衣,口粮统一配给。
金军九次攻城,均被击退,宗翰改为锁城——环城筑垣、挖堑三重、断绝粮道。
太原城内先杀战马,再啃树皮草根,最后“易子而食”,太原城内每日饿死者数千计。
北宋朝廷象征性救援三次,每次未达太原即溃散。太原城内在守城255天里,外无救兵,内无守粮。
到了第二年二月,宋钦宗答应金人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向金军求和。并派允迪携诏书收到城下宣读割让诏书。
王禀在城头大呼:“并州军民宁死不降金鬼”,城中百姓群起撕毁诏书。
1126年9月3日,太原北城被金军轰塌,金军入太原城。王禀突围时,身中数箭,投汾河自尽。也有人说他被乱箭射死,尸体被金军践踏成泥。
通判王逸义自焚,知府张孝纯被俘,后降金。
入城后,金军屠城,男女老幼被驱赶至北关外,杀戮殆尽。
四个月后,金字攻入汴京,北宋灭亡。
太原军民守城255天,遭到屠城,事后北宋朝廷未对太原军民抚恤,王禀仅以“忠义”入地方志。
900年前的太原城,太原军民度过了饥饿、血战、屠城、拒绝投降的255个日夜。
一座孤城、3000守军、数十万太原平民,用最后一口气撑起了北宋最后的尊严,成为北宋灭亡前最惨烈的记忆。
城破时,太原城内已无树皮,妇女们为避免遭污辱而投井自尽。太原军民十几万人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了“太原忠义”四个字。
如果我们只记得朝代的高光,不愿意看到那些付出生命的无数普通人,无疑是忘记我们民族最倔强的生命记忆。
当现代人、甚至太原人都不知道900年前守城惨烈的255天,我觉得我需要把这段历史讲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