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四期第一名,建国后婉拒上将军衔,毛主席:他不亚于我。能被毛主席形容“他不亚于我”的人就是他的高参郭化若。他又有什么传奇的事迹呢?郭化若的家庭很是贫穷,他在9岁时就开始给一家报馆抄书来挣点工钱补贴家用了,而就是这种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念书,在半工半读中读到了福州农林学校。 但是在这所学校里并没有念太久,他就因为太穷辍学了,之后郭化若只能出来寻找工作学习的机会。 在1923年的春天,郭化若来到了广州,他在这里给别人写信、抄书来挣点微薄的工钱。 在1924年时,郭化若看到全国上下都在革命,于是他也积极地加入到了其中,不过此时他加入的却是国民党。 加入国民党之后,对于郭化若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又能继续学业了,所以他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 就在在这里,他才接触到更为先进的思想,于是终于在1925年加入了我党。 其实,在学校期间,郭化若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这一面,就连蒋介石都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于是好几次都想着让他去当参谋秘书,这个职位很是重要啊,蒋介石就是想用这个职位来留住郭化若,但是无奈,他就是去意已决,心中都是去革命的热情。 南昌起义之后,郭化若被派到了苏联学习,一直到28年才回国,也就是在这之后,他的军事才能才被显露出来。 在1931年之后,蒋介石对共产党连续发动了两次围剿,而此时的郭化若正是红一军的参谋长,他并没有着急正面对抗,而是带着侦察兵进入了地区,在深山中摸索出了敌军的路线以及具体的情况。 之后,郭化若就带着军队隐藏在山林之中,这国民党的部队进入他们的包围圈之时,郭化若一声令下,就将敌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后来郭化若就成了毛主席的参谋,在他的带领下,将不少矿工都收到红军的队伍中。 郭化若对主席说道:这些工人可都是宝贝,因为他们还会爆破的技术。 而当时的红军其实有很多也没有进行过太多的训练,所以矿工这样的兵种加入队伍可是一大好事。 在全面抗战时期,郭化若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情报,他根据情报来分析日寇的情况,他发现日军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打得时间线太长,而且中国太大,对于日军是极大的消耗。 所以郭化若有了一个和主席不谋而合的想法,就是打持久战。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就是郭化若的手下败将。 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郭化若也从未放松,为国防事业出谋划策。 55年,毛主席大授衔,本来要给郭化若一个上将的军衔,但是他一听就急忙拒绝,因为他觉得自己更多的工作都是幕后,没有上阵杀敌,所以军功并不够。 所以郭化若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被授予上将,主动降为了中将,主席知道后很是欣赏他的所作所为。1994年,郭化若身体抱恙,住院一年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在临死前,他唯一的遗言就是要求家人丧事简办,因为他不想给国家增添任何的负担。 参考资料: 党史博采:被毛泽东誉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的儒将郭化若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