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轮疯狂的尽头,都藏着散户的“新游戏” 当行情走到末期,总有一种力量在悄悄主导最后的疯狂。历史早已证明,这股力量往往来自散户,但每一次的“玩法”却总在变——就像危机从不会简单重复,散户推动行情的方式也在不断迭代。 2015年的杠杆疯牛还历历在目,融资融券、场外配资像野火一样蔓延,资金在杠杆的加持下把行情推向顶点,最终也因杠杆断裂引发连锁反应。如今再看,那种“借钱炒股”的疯狂早已被市场警惕,监管的篱笆越扎越紧,杠杆危机重演的概率微乎其微。就像一场大火过后,所有人都会换上防火门窗,下一次危机绝不会是同样的火焰。 到了2019-2021年的结构牛,散户的力量换了副模样。不再是散户自己下场追涨杀跌,而是通过公募基金“抱团取暖”——无数普通人把积蓄交给基金经理,资金在头部标的里越聚越多,最终推动部分板块走出极致行情。但当抱团瓦解,留下的仍是散户的迷茫。 现在,旧的“推手”已被市场盯上,新的力量正在悄悄集结。这一次,散户资金可能换了两种更隐蔽的方式登场: 一种是指数ETF的“润物细无声”。越来越多人不再纠结个股涨跌,转而通过ETF拥抱整个市场。当海量散户资金持续涌入宽基或行业ETF,这些看似分散的力量会在无形中推高指数,直到情绪过热的那一刻。 另一种是储蓄搬家的“大象转身”。当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居民财富开始寻找新的出口。这些从银行搬家的储蓄,可能通过理财、基金等渠道间接流入市场,形成一股庞大却不易察觉的增量资金。它们不像杠杆资金那样激进,却能在时间的积累中堆起行情的泡沫。 市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危机从不会重复过去的剧本,但散户资金推动行情疯狂的本质从未改变。上一次是杠杆,上一次是基金抱团,这一次可能是ETF和储蓄搬家。它们的名字不同,路径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结局——当所有人都相信“这次不一样”时,往往就是风险酝酿的开始。 看懂了散户资金的“新玩法”,就看懂了行情末期的信号。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韵。每一次疯狂的尽头,都藏着散户资金换汤不换药的推动——而这,或许就是市场最真实的规律。
新散户迟迟不进场,所以造就了市场3700家下跌的情况下,指数还能继续涨。因为
【3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