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来自内蒙古的李献功为了躲避上门催债的债主,他只好躲在自家地窖里。此时

历史趣闻社 2025-08-21 00:30:47

1999年,来自内蒙古的李献功为了躲避上门催债的债主,他只好躲在自家地窖里。此时的他突然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一块金属牌,于是李献功赶紧将其找出来并拿去换钱。经过鉴定,那块金属牌果真是个宝贝! 李献功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普通农民,靠种地和放牧维持生计。1999年那会儿,他日子过得紧巴巴,因为经营不善,欠了2万元的债。债主三天两头找上门,家里整天吵得不得安宁。他实在没办法,只能躲进自家地窖避风头。那时候,他心里乱成一团,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 就在地窖里待着的时候,李献功突然想起了父亲留下的东西。父亲去世前,曾经拿出一块金属牌给他,说这是个宝贝,让他好好留着。当时他没当回事,随手扔在家里某个角落。现在想想,实在没辙了,他决定挖出来看看能不能换点钱救急。于是,他从地窖爬出来,在屋里翻了半天,终于找着了那块牌子。牌子不大,长方形,边上有个圆孔,上面刻着些看不懂的符号,灰扑扑的,像是年头很久了。 李献功拿着这块牌子,心里也没底。他先找了村里几个懂行的人问了问,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后来,他听说镇上有个叫刘振春的收藏家,挺有眼光,就跑去找他。刘振春接过牌子,翻来覆去地看,说这东西可能是元代贵族用的,值点钱,愿意出1.2万元买下来。李献功一听,觉得这价钱能解燃眉之急,立马同意了。刘振春给了2000元定金,说过几天凑齐余款再交易。 可事情没那么简单。刘振春回家后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牌子上有个编号,他怀疑可能是博物馆丢的东西。他联系了几家博物馆查了查,没找到线索,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而李献功这边,拿到定金后也开始犯嘀咕。他怕这牌子来路不正,万一惹上官司就麻烦了。想来想去,他决定不卖给刘振春,把定金退了回去。 退了定金,李献功还是得解决债务问题。他又拿着牌子去了镇上的金店,想问问能不能直接换钱。金店老板瞅了一眼,说要不熔一点看看是不是金的,李献功没同意。他总觉得这牌子不简单,熔了怪可惜的。正当他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人找上门了。原来,镇上有人听说他手里有块怪牌子,消息传到了专家耳朵里。 专家们拿到牌子后,研究了好几天,又翻了不少资料,最后得出结论:这块牌子是忽必烈时期的文物,上面刻的是八思巴文,元代特有的一种文字,历史价值很高。消息传开后,内蒙古大学的校长亲自出面,愿意出5万元买下这块牌子,还说买了之后会捐给博物馆。李献功一听,觉得这比卖给收藏家靠谱多了,也不用担心来路问题,就同意了。 交易完成后,李献功拿到了5万元。他先把2万元的债还清,剩下的钱用来改善生活,日子总算缓过来了。他还是老老实实种地放牧,生活没什么大变化。那块金属牌被送进了博物馆,成了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物件。听说后来还有不少人去博物馆看这块牌子,顺便聊起李献功的故事。他自己偶尔也去看看,觉得挺感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稀里糊涂地跟历史搭上了线,这种事谁能想到呢? 这事传出去后,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说他傻乎乎,差点就把宝贝贱卖了。但对李献功来说,这块牌子就是个意外的救命稻草。他没多想什么高深的历史意义,只知道自己总算熬过了那段难日子。债务还清了,债主不来了,他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至于那块牌子到底多珍贵,他也不太懂,反正专家说值钱,那就值钱吧。 其实想想,李献功能翻身,还真得感谢那块牌子,更得感谢他没彻底放弃。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把牌子扔了,或者稀里糊涂卖个低价。他虽然不懂文物,但关键时候没乱了阵脚,还知道找专家看看,这份心思帮了他大忙。那段时间,他日子过得苦,债主逼得紧,但他没干出啥出格的事,也算是个老实人。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逼到绝路了,反而能撞上转机。 这块牌子的来历也挺有意思。专家说,它可能是元代贵族用来证明身份的东西,后来不知道怎么流落到了李献功家。父亲那辈人也不知道它的价值,只当个念想留了下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东西愣是没丢,最后还帮儿子渡了难关。历史这东西,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就这么藏在普通人家里,等着哪天被发现。

0 阅读:434

评论列表

罗二侠

罗二侠

2025-08-21 07:31

看过这新闻,这牌子是元朝的军队令牌,金银合金,有考古队做的编号,但是偏偏没归档,档案里面没查到,估计是当年还在哪边现场考古的时候就被偷出去了。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