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分子?没错老子就是好战分子!"在1965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元帅霸气说道

万物知识局 2025-08-21 10:20:46

好战分子?没错老子就是好战分子!"在1965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陈毅元帅霸气说道,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也表示:“这个人让外国人明白了,这个部长不好惹哩!

1965年,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外国记者挑衅地质问陈毅,他是否就是一个“好战分子”,陈毅元帅当时戴着墨镜,听到这番带着恶意的质问,他立即摘下了墨镜。   他怒目圆睁,右手紧紧握成拳头,然后霸气而洪亮地回应道:“好战分子?没错老子就是好战分子!”   紧接着,他又掷地有声地补充:“中国根本不想打仗,是帝国主义把人民逼成好战分子的!”   陈毅这番强硬而充满力量的回应,彻底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记者,使他们一时间都噤若寒蝉,再不敢多言,事后,毛主席得知此事,对陈毅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赏。   毛主席认为,陈毅通过这次直截了当的回应,让那些外国人清楚地明白了“这个部长不好惹”,充分展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坚定立场和不容侵犯的气魄。   陈毅在新中国外交舞台上,塑造了自己独特的“元帅外交”形象,他的气场和威严令人印象深刻。   他的外交风格与周恩来总理有所不同,陈毅表现得更为直接和果断,他以这种独有的个性魅力和战略眼光,深刻塑造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而且他处理争议问题时,既能声量十足地据理力争,也能轻声细语地以理服人,展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这种多面性构成了他独特外交风格的底色。   但早在抗战时期,陈毅就已展现出卓越的外交素养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1944年,他接待美国军事参观团时,便初露锋芒,显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   当时美方试图强加一些不合理的谈判条件,陈毅则巧妙应对,既坚定维护了党的原则和主张,又没有直接驳斥对方的颜面,处理得十分得体。   这次成功的实践,让毛泽东看到了他非凡的外交智慧和能力,毛泽东后来用“不好惹”来概括陈毅的风格,肯定了他早期的外交实践,这正是他外交底色的萌芽。   后来到了建国初期,国家开始实施军衔制度,最初拟定的元帅人选名单中,并未将陈毅包含在内。   当时,他已是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科技文化事务,身份似乎更偏向行政而非纯军事。   可罗荣桓在拟定名单时,仍坚持保留了陈毅的名字,这在内部引发了关于他授衔资格的讨论。   后来周恩来总理在这场风波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明确认为陈毅授衔是理所应当。   周总理特别向杨尚昆通报,强调陈毅的情况特殊,授予元帅军衔并不会影响他当时的工作,他力主将陈毅纳入元帅候选,认为这是对他革命资历的肯定,最终,总理的意见最终得到采纳,陈毅因此名列十大元帅之中。   1955年9月,他在庄重的授勋仪式上,亲手接受了毛主席授予的元帅军衔。   直到1965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威胁。   就在这样的复杂背景下,陈毅的那句“老子就是好战分子”应运而出,还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补充:“中国根本不想打仗,是帝国主义把人民逼成好战分子的!”   陈毅这番强硬而充满力量的回应,彻底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记者,使他们一时间都噤若寒蝉,再不敢多言。   后来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中国正面临着复杂且严峻的国际局势,但他创新性地运用了“围棋外交”这一独特方式,巧妙地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为两国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成功的实践,也为后来举世瞩目的“乒乓外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陈毅通过这些富有远见的举措,有效突破了冷战背景下的外交僵局,展现了新中国在外交策略上的灵活与智慧。   然而,在那个“特殊时期”期间,陈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最终,陈毅元帅于1972年不幸离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后来在陈毅的追悼会上,毛泽东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称其为“一个好同志”,毛泽东明确肯定了陈毅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认为这些贡献已经得到历史的充分认可。   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曾向毛泽东提及并表达对陈毅的怀念,他认为陈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这进一步印证了他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力。   陈毅元帅作为共和国外交史上一个独特而鲜明的符号,其刚柔并济的个人魅力、在关键时刻展现的坚定立场,以及他富有远见的创新性外交实践,共同铸就了他不朽的传奇。   他凭借敏锐的外交眼光和果敢的行动,使新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稳步前行,为国家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而深远的贡献。

(信息来源:河北共产党员--陈毅:胆略超人的共和国外交部长,曾笑谈我是总理的兵,总理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0 阅读:47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