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昨晚(8月20日晚)写道:“德国外长连续四天指责中国威胁亚洲安全”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1 12:28:48

德国之声昨晚(8月20日晚)写道:“德国外长连续四天指责中国威胁亚洲安全”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一部没完没了的重复广播,但背后藏着柏林方面越来越焦躁的情绪。   约翰·瓦德富尔外长在东京对中国的强硬指责开始,到8月20日在雅加达再次宣称中国在南海的“自信行为”不仅威胁亚洲安全,还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甚至影响欧洲利益。   德国这么跳脚,根本原因在于它正陷入一种“战略焦虑”,俄乌冲突后,德国安全政策经历了剧烈调整,设立了巨额国防特别预算,全面重启军工产业。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德国想要到亚太插一脚,但又严重依赖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来支撑其经济乃至军工生产。   比如,它一边指责中国,一边又担忧中国管制稀土出口会冲击其急需稀土资源的军工体系,这种“既要遏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的拧巴状态,让柏林的表现显得格外矛盾和急躁。   瓦德富尔外长在亚洲之行中,不仅重复着关于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论调,还特别强调中国在南海和台海的动作对欧洲也是“经济风险”,因为“重要贸易路线穿过该区域”。   这种把欧洲利益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紧密挂钩的表述,试图为德国介入亚太事务找借口,但其地缘位置和历史背景都难以支撑这种角色。   此外,德国还妄想拉拢日本一起对中国搞小动作。   但这两个国家在二战历史问题上有着敏感身份——都是战败国,这使得它们在敏感节点高调讨论军事合作以“应对中国”,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并可能引发亚洲邻国的警惕。   中国对德国的无端指责反应迅速且明确,在回应中,直指德国言论的核心问题,一个遥远的欧洲国家,基于有选择性的信息和自身战略算计,对地区事务指手画脚,其正当性和效果都令人怀疑。   而德国外交政策内部存在难以调和的声音,就在瓦德富尔外长在亚洲高调指责中国的同时,德国国内也有官员感叹“德国制造需要中国速度”。   赞赏中国在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和能源转型方面的效率,并警告“谁对世界第二大市场视而不见,谁就将失去通往世界的渠道”。   再者,德国此番“连续四天”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在迎合美国主导的对华战略叙事,试图构建所谓的“西方统一战线”。   然而,这种做法效果如何,很值得怀疑,许多欧洲国家,包括德国的企业界,都深知与中国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就美国新关税问题表示“必须避免进一步的贸易壁垒”,也反映了其面对大国博弈时的实际顾虑。   德国这种异常高调且持续的指责,与其想提升自身在全球舞台“存在感”有关,但通过展示对华强硬来刷“存在感”,无疑是一步险棋,可能让德国首当其冲地承受中德关系恶化的后果。   中国是德国在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一旦双边关系受到实质性损害,德国经济将难以避免受到冲击。   大国关系中,远距离的指责和说教通常效果有限,甚至起反作用,德国若真心关注亚太稳定,更明智的做法或许是鼓励对话与合作,而不是煽风点火。   一方面想从对华经贸合作中获利,另一方面又想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打压,这种“既要…又要…”的悖论,恐怕难以持久,最终可能使德国自己的外交政策陷入更大的困境。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