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北京,一男子在婚检中被查出HIV,整个人当场就崩溃,他马上跪下来求医生,不要告诉自己未婚妻:她不能知道,她会不要我的!这下医生也犯了难,要知道,男子的未婚妻也处于HIV风险之中! 医院走廊里,一个高大的男子瘫跪在地,手里死死攥着一张化验单,指关节用力到泛白。他对着医生反复哭求,声音颤抖,请求医生别告诉未婚妻真相。 男子说,这婚要是黄了,他这辈子就完了。他平时身体很好,连感冒都少有。谁知一次常规婚检,竟直接被复核确诊为HIV阳性,诊断结果一出来,男子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可白纸黑字就在眼前,他不得不信。 他曾是“相亲困难户”,好不容易遇到未婚妻,婚纱照已经拍完,婚期也定在三个月后。人生眼看就要走上正轨,结果却遭遇这档子事。他恳求医生保密,承受不住失去未婚妻的打击。 现在,医生必须面对一个为难的选择。说还是不说,医生夹在两难之间,一边是患者隐私权,一边是其伴侣的健康权。 《医师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写得明白: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否则医生可能面临暂停执业甚至吊销执照的处罚。 这让医生进退两难。如果守规定不说,万一出了事,伴侣家属的投诉甚至人身威胁就会出现。医生担心后果。 可要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导致婚事告吹,情绪激动的患者找上门来算账。医生自己也难免要挨处分,他承受不起。 HIV病毒专门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它最狡猾的地方在于,感染前期几乎毫无症状,病毒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扎根蔓延。许多人总觉得艾滋病是“别人的事”,离自己很远。但数据不会说谎。 病毒也不挑人,它只认血液、性接触和母婴这三条传播途径。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可能感染五年十年都毫无察觉,直到免疫系统彻底垮掉,患者才会有所察觉。那时一场小感冒都可能致命。选择隐瞒,无异于亲手将最爱的人推进火坑。 感染者之所以沉默,往往出于羞耻。他们害怕被抛弃,害怕被议论。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比病毒本身更具杀伤力。 一时的逃避只会制造更大的风险。夫妻情侣之间长期亲密接触,一旦一方是毫不知情的感染者,另一方无可避免地会被动感染。最终两个人一起跌入痛苦的深渊。医生告诉男子,规范治疗能延长寿命。 医生表示,男子只要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就可实现病毒载量长期抑制。他可以达到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医生对男子说,他的伴侣应当享有患有重大疾病的知情权。若隐瞒造成感染,有情人会变成再也不见的仇人。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最基础的权利。其重要性天然就高于隐私权,保护隐私,绝不应以牺牲他人健康为代价。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云南和广西就通过地方条例,规定在感染者拒不告知情况下,医疗或疾控机构有权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侣。 让人感到心寒的一点是,社会在保护艾滋患者隐私,免受歧视。可一些极端分子却恶意传播疾病,他们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践踏社会道德与法律底线。 媒体报道,河北一名男子明知感染艾滋病仍进行性行为,他未采取防护措施,最终被判传播性病罪。2018年,“动物无常”在社交平台炫耀将病毒传染给大学女生,这引发了公愤。肯尼亚一名19岁女孩感染艾滋病后,计划报复社会,3个月内导致324名男子感染。 此类案例不胜枚举。部分患者甚至将血液涂抹在公共区域,或通过针刺等方式报复社会,更有甚者,他们在社交平台建群,互相炫耀传播人数。这些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引发公众恐慌。 这些恶意传播行为不仅对无辜者造成身心伤害,更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它们破坏社会和谐稳定,艾滋病患者隐私保护不应成为其违法犯罪的“保护伞”。社会应严厉打击此类行为。 说到底,害怕失去、害怕被瞧不起的情绪可以理解。但真正让人看不起的,从来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自私的隐瞒、懦弱的逃避。以及恶意的传播。对传染病绝对不可以对伴侣有所隐瞒,不能伤害无辜。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潇湘晨报
6月25日,北京,一男子在婚检中被查出HIV,整个人当场就崩溃,他马上跪下来求医
烟雨评社
2025-08-21 14:15:51
0
阅读: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