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国基建闹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竟然是牧场和羊肉,还无意间还攻克了个世纪难题! 2011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进驻,开始搞光伏发电园。 塔拉滩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海拔2900米左右,年降水才300毫米,蒸发量却1500毫米,过去风沙大,荒漠化严重。 2012年,国内最大光伏发电基地正式开工,园区占地从最初几十平方公里,扩展到609平方公里,跟新加坡差不多大。 初期投资3亿,主要建太阳能板阵列,利用当地年日照超3000小时的优势。 当时有些国外声音觉得这事儿不靠谱,钱扔沙漠里干啥。 但我们坚持走绿色发展路子,整合多家国企资源,建成千万千瓦级基地。 到2022年,园区新能源装机1478万千瓦,年发电212.6亿千瓦时。 这不光解决用电,还带动当地经济。 项目一上马,就遇到沙地松散问题,太阳能板容易被风吹歪。团队在板子周围种柠条、碱草这些耐旱植物,根系固定土壤。 还建了134公里防风林带,栽104万株苗木,投资3437万元。 清洗板子用水渗进地里,滋养植被,草长得旺。 光伏板挡阳光,减少地表蒸发,土壤湿度升,植被覆盖率达80%。 风速降50%,沙化逆转速率从1%升到5%。 但草太高,挡光影响发电。 人工割草跟不上,园区那么大,效率低。 后来野生山羊来吃草,几天下肚顶一个月人工活。 但羊不稳定,团队联系牧民,带家养羊来。 建羊棚免费用,羊吃草控制高度,粪便肥土。 形成“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模式。 牧民省饲料钱,羊肉品质好,年出栏5万头。 塔拉滩从戈壁变绿洲,“光伏羊”成名片。 发电站年发8000万千瓦时,电输河南江苏。 这“乌龙”闹得值,顺带攻克沙漠化难题。 十年过去,塔拉滩光伏园全球装机最大,生态经济双赢。 草场70%利用率,带动养殖业。 荒漠化率从98.5%降,人工牧场生机勃勃。 这种模式在“三北”工程推广,构筑了生态屏障。
河南孟州,男子回家发现家里突然装上了光伏板,而安装的人告诉男子合同是他父亲签的,
【3评论】【2点赞】
草原狼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