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断供这个词,最近越来越多人提到了。
简单说,就是家里突然没钱供孩子在国外读书了。
2024年刚开头,就有数据显示,差不多43%的高中生留学生被迫中途回国,很多就是因为爸妈钱没算清楚,资金链突然断了。
中产家庭最容易掉进这个坑,总以为拼命砸钱就能把孩子送进名校,换来前程似锦。
但现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美国私立高中一年随随便便就要35万起步,这还不算生活费和其他杂费。
现在签证审核也变严了,面签时要看6个月银行流水,如果账户里突然多出一笔几十万的存款,反而会被怀疑资金来源,直接拒签。
杭州就有一位张女士,抵押了房子送女儿去加拿大读高中,结果碰上汇率波动,加上学费突然涨价,第二年就收到学校催费邮件,女儿在国外只能天天吃泡面,不敢参加同学聚餐,更不敢点外卖。
时间一长,心理测评直接亮红灯,焦虑抑郁全来了。
这种故事不是个例。
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留学生发帖说“家里破产了,读不下去了”,有些人靠打工硬撑,有些人被迫休学,还有人只能回国重新参加高考。
其实不是所有留学都那么烧钱。
很多人一提起留学就只想到美国、英国、加拿大,但像德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公立高中几乎免学费,一年全部开销也就12万左右,还包含吃住。
法国政府还会给国际生发房补,每个月能省下近3000块。
但很多家庭觉得这些国家“没名气”,不愿意选,宁可往英美挤,结果白白多花好几倍的钱。
真打算送孩子出去,最好先看这三盏“绿灯”是不是全亮:
家里流动资产超过200万,并且留学总花费不超过家庭资产的30%。教育投资第一条铁律:永远别动家庭的保命钱。
孩子成绩要达标,最好是GPA3.2以上、雅思5.5以上。如果成绩跟不上,就算出了国也读得特别痛苦,还可能提前被退学。
有明确的专业方向,不是为了逃避高考。如果孩子连自己想学什么都不知道,出国基本就是混日子,毕业照样找不到工作。
不少父母总觉得“别人家孩子都出去了,自己不能输”,却没认真算过留学的投入产出比。
现在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月薪也就五六千,但留学花掉了两三百万,这种回报率,多少年才能回本?
有些中介还拼命鼓吹“留学改变命运”,却绝口不提就业现实。
很多孩子在外面辛苦读书,家里砸锅卖铁,最后却发现学历根本不值钱。
留学本身不是坏事,能开阔眼界、体验不同文化。
但它绝对不应该是一场赌上全家财产的豪赌。
真正理智的留学,是提前规划、看清经济实力、选对国家和专业,而不是盲目跟着别人跑。
如果孩子成绩好、目标明确,家庭也能轻松负担,那出去读没问题。
但如果任何一条不满足,硬出国反而可能拖垮全家人。
教育没有回头路,别让“镀金梦”,变成整个家庭的噩梦。
路人甲
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