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真是贼心不死,越来越猖狂了,竟然开始试探军人了。必须严查惩罚追究编辑、审核、岀版社等相关人员责任。 最近有幼儿园家长发现,孩子用的教材里有个小女孩头戴 “红日头巾”,这打扮在中国传统服饰里根本找不着,反而跟日本的 “钵卷” 一模一样。日本 “钵卷” 啥来头?二战时神风特攻队飞行员执行自杀任务前,都要绑上印着太阳图案的 “钵卷”,这就是军国主义的象征啊。现在这种东西出现在咱们孩子的教材里,明摆着是有人想试探底线。 这可不是头一回出幺蛾子。2022 年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就闹过大事,里面的孩子眼睛无神、表情诡异,还有露内裤、星条旗元素,这些插图用了整整 10 年才被发现整改。当时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彻查,才发现出版社内部三审三校流程形同虚设,终审环节没把好关,连色情擦边球都能放过去。更让人后怕的是,早在 2021 年就有家长在网上反映问题,可愣是没人管,直到舆论闹大了才重视。 再往前看,香港 “毒绘本” 事件更触目惊心。2022 年,“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出版的 3 本儿童绘本,明目张胆地灌输反政府思想,教唆孩子对抗法律。法院审理时发现,这些绘本通过假信息和政治宣传,试图让孩子憎恨特区政府,最终 5 名被告都被判了 19 个月监禁。这说明敌对势力早就盯上了儿童读物,想从娃娃抓起搞意识形态渗透。 有人可能会问,教材审核不是有严格规定吗?根据《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插图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尊严的内容更是要重点把关。可现实中,有些出版社为了赶进度、省成本,审核就是走个过场。就拿低价盗版童书来说,网上 9 块 9 包邮的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纸张粗糙、油墨刺鼻,里面错别字连篇,甚至还检测出致癌物六价铬。这种书都能堂而皇之地卖,更别说那些精心设计的 “毒教材” 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问题教材往往披着 “文化交流” 的外衣。比如有些出版社跟境外机构合作,引进所谓 “国际绘本”,却不仔细审查内容。之前就有儿童读物里出现 “扁鹊治病” 插图暧昧、小狗舔女孩等画面,表面上是画风问题,实际上是在试探社会底线。这次的 “红日头巾” 也是一样,乍一看可能被当成普通头饰,但结合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就是在挑战民族感情。 从法律层面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材作为教育的核心载体,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是一代人的价值观。2021 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新增了 “网络保护” 和 “政府保护” 专章,要求加强对未成年人出版物的监管。可为什么这些法律条文在实际执行中会打折扣?关键还是责任追究不到位,对编辑、审核、出版等环节的责任人处罚太轻,起不到震慑作用。 现在回头看这次的 “红日头巾” 事件,从插画师设计到出版社审核,再到教育部门备案,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如果插画师明知 “钵卷” 的历史含义还故意使用,那就是主观恶意;如果审核人员没发现,就是失职;如果出版社为了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是违法。更严重的是,如果这种教材已经流入多所幼儿园,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本无法估量。 往深了想,这背后可能存在一条产业链。境外势力通过资助国内机构、收买个别编辑,把意识形态渗透内容包装成 “艺术创作”,再通过合法渠道出版发行。之前就有曝光,某些文化公司表面上做儿童读物,实际上接受境外资金,专门制作抹黑中国形象的内容。而国内一些出版社为了赚钱,对内容审核敷衍了事,甚至主动配合修改敏感部分。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事后整改远远不够。首先得堵住审核漏洞,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特别是终审环节要请专业人士把关,不能让设计公司或工作室说了算。其次,要建立更完善的举报机制,鼓励家长、教师参与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并追责。最重要的是,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教材问题,必须从重处罚,让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看看香港 “毒绘本” 事件,5 个人被判 19 个月,这种力度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文化阵地一旦失守,比军事失败更可怕。日本在东北的奴化教育用了十几年时间,培养出一批 “皇民”,直到现在还有李登辉之流认贼作父。咱们绝不能让这种悲剧重演。这次 “红日头巾” 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教材管理的漏洞,也敲响了警钟:意识形态斗争从来没有消停过,必须从源头抓起,守护好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1944年,6万德军被50万苏军包围。苏军派人劝降,德国施特默尔曼上将说:“军人
【18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