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8月21日晚发文写道:“台湾当局今日公布2026财年预算案,其中防务开支占

观今言史啊 2025-08-22 12:23:03

赖清德8月21日晚发文写道:“台湾当局今日公布2026财年预算案,其中防务开支占GDP的3.32%。台湾在加强自卫能力、维护区域和平方面,立场坚定。” 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在8月21日通过了2026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其中防务支出达到9495亿元新台币,占岛内生产总值的3.32%。   这一比例不仅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突破3%的门槛,更创下历史新高。赖清德随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此举是“向世界展现台湾积极提升自我防卫能力的决心”。   并强调预算计算方式参考了北约组织的标准,首次纳入退役官兵退休给付及海巡支出等项目。表面看,防务预算的增加似乎是为了强化自主防卫能力,但深入分析可发现多重矛盾。   首先,预算结构存在明显失衡。淡江大学战略所助理教授揭仲指出,2026年用于武器采购与研发的金额高达3484亿元。   但在人员训练、装备维护等基础项目上却资金不足。这种“重硬件、轻软件”的模式可能导致防务资源空有规模却难以形成有效战力。   其次,预算激增直接推高财政风险。根据披露,台湾当局2026年总预算收支缺口达1727亿元,加上债务还本和特别预算,举债总额将突破4000亿元。   国民党“立委”王鸿薇警告,若持续此趋势,举债规模恐在短期内突破万亿,形成“财政无底洞”。更值得关注的是,防务预算与美国的外部压力密切相关。 近年来,美国政客多次要求台湾提高防务支出占比,前总统特朗普甚至公开宣称“台湾防务预算应占GDP的10%”。   赖清德当局此次大幅增加预算,被岛内舆论视为对美国要求的妥协。台湾《经济日报》社论直言,此举是“甘当美国军火商提款机”。   将台湾纳税人的钱转化为对美军购订单,既无经济效益,更挤压民生福利。例如,2026年社会福利、科技发展。   长照服务等民生项目预算总和仅为防务预算的约三分之一,凸显资源分配的严重扭曲。岛内民众对预算案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网络舆论批评赖清德“配合美国掏空台湾”,质疑“未加入北约为何按北约标准计算防务支出”,更有网民讽刺“潜舰造不好,钱却花得爽快”。   这些声音背后,是民众对经济困境的深切焦虑。在美国高额关税及产业竞争压力下,台湾企业正面临经营危机,此时将资源倾注于军购而非产业升级或社会保障,无异于舍本逐末。   事实上,大陆方面始终强调和平发展是维护台海稳定的最优路径。国台办发言人指出,赖清德当局为一党之私绑架民众利益,渲染对立情绪,其“战争贩卖者”行径终将被民意反噬。   当前两岸关系的根本症结在于民进党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切断了沟通桥梁。台湾的安全与繁荣不可能通过军购实现,唯有摒弃“以武谋独”幻想,重回对话正轨,才能真正保障台海和平与台湾民众福祉。   防务预算的争议本质是台湾前途的选择题。若继续将资源消耗在政治对抗上,不仅财政窟窿难以填补,更会错失发展机遇。历史早已证明,两岸关系改善时期才是台湾经济民生获益最多的阶段。   当9495亿元的“天价”军费换来的是债台高筑与民生凋敝,或许台湾民众更需要追问:这笔钱究竟保护了谁的利益?   参考资料:“无底窟窿”,台媒痛批2026防务预算大增 2025-08-22 06:49·环球网

0 阅读:1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