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里,兄弟姐妹之间,最怕的不是没有钱借,而是借了钱之后,逼着对方还。 有时候,我们借钱给兄弟姐妹,不是真的希望立刻拿回来。只是对方有难处,咱们伸出一把手。 但是总有些人,借钱时大大方方,转头又天天盯着别人还钱,好像自己做了多大牺牲似的。 其实你要明白,有些钱,一旦借出去了,就别急着要。 不是对方忘了还,而是还不出来、还得狼狈、还得丢人。 你不催,他心里感恩;你一催,亲情可能就裂了。 下面这几种钱,就是借出去后,最好别催的。
01 兄弟姐妹在生病住院时,急用的钱。 人生最怕是到了中年,还要面对老人重病、孩子出事,或者自己突然躺进医院。 这个时候,一个人就算再强硬,也会慌。 而兄弟姐妹在这时候求助,开口借钱,真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为了“命”。 我有个熟人,妹妹突然查出癌症,化疗要花一大笔。 她哥哥立刻转了五万。后来那妹妹几年才缓过来,想起这事来都落泪。 她说:“我那时候没脸提还钱,但哥没催我一次。” 这就是血亲的意义。你帮了她命,她记你一辈子。 你要是催一句“什么时候能还”,她可能再也不想搭理你。 所以说,兄弟姐妹遇到生病、住院这种急事,借出去的钱,最好别催。 不是不要回,而是得给对方面子、时间和尊严。
02 对方临时周转,撑家庭场面的钱。 人到中年,谁不是顶着压力活着?表面看风光,背地里可能连房贷都压得喘不过气。 有时候兄弟姐妹借钱,并不是为了自己花,而是为了撑住一个家的场面——孩子的学费要交了、老人的手术要做了,甚至是被单位拖欠工资。 这种时候,如果你有能力搭把手,就当是一种雪中送炭。 不要天天拿着账本去问人:“怎么还没还?不是说好了这个月还吗?” 我有个朋友,借钱给弟弟交房租,说好一个月后还。 但弟弟突然丢了工作,孩子发高烧,他连吃饭的钱都紧巴巴的。 那朋友一句话没催,反倒主动说:“慢慢来,家里重要。” 过了半年,弟弟有了工作,第一时间把钱一分不少地还回来。 还送了个大红包。你说,这样的兄弟感情,是不是更值钱? 有些钱,不是收不回来,而是等时机。催了,反而把人心催凉了。
03 为了救急而借的“体面钱”。 有一种钱,不是救命,但却是保“面子”的。 兄弟姐妹要结婚,要办事,要撑个场面,临时借个几万,说实话,可能是死撑。 这时候你若愿意帮,那是情分。既然是情分,就别急着催。 否则人家会觉得,你不是来帮我度过难关的,是来记账收利息的。 我楼上的邻居,有一次弟弟结婚缺两万块,她立刻转了过去。 后来别人问她:“他还了吗?”她摇头笑笑:“不着急。男人要结婚,丢不起那人。” 但半年后,弟弟还真送上了一份厚礼,不光把钱还了,还带着一家人登门道谢。 邻里都说:“这姐弟感情好。” 是啊,人情账,不能太快算。 亲情,是需要空间来沉淀的。催多了,反而俗了,伤了。
04 兄弟姐妹这一场关系,讲的是“在难处时有没有人站出来”,而不是“账目清不清”。 你肯借,是情分;你不催,是体面。 人一旦过了四十岁,心里该清楚:有些钱,能还;但亲情,若破了,就真难补。 借出去的钱,有些能回来,有些不能。 别太计较,也别太紧逼。能帮就帮,帮得起就帮。帮不了,也别抱怨。 日子这么苦,亲人之间,最怕冷漠,最怕翻旧账。 温柔一点、宽一点,关系才会长久。